“只有在法律制度层面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侵权的执法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彻底改善我国种业创新和发展生态,推动行业繁荣,打好种业翻身仗。”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围绕加强种业知识产权立法,激励实质性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提出建议。
宁高宁表示,我国现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遵循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公约较早版本,对原始创新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跟随仿制性、模仿修饰性育种限制不够严格,再加上种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有待提升,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种子市场中近似性品种泛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市场主体的育种创新积极性。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激发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动力,引导企业更多的科技投入。目前,国内种子企业的全部科技投入不足国际种子巨头一家企业的40%。知识产权保护短板也降低了我国种业的技术门槛,国内种子企业数量多达数千家。”宁高宁说,从全球来看,前十大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而国内前十大种子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足20%。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的现状,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科技投入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宁高宁建议,加快完善立法,结合国情,尽快修订《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由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跨部委联合工作机制和专项工作组,在主管部门内部设立专门机构,落实统一的、贯通部省市县的打击种业知识产权违法侵权的联合工作机制,鼓励提供违法线索、加大违法侵权惩戒力度;加强普法宣传,从源头抓起,加强对立法和执法的宣传,对种子侵权违法案件加大曝光,从正反两个方面在全行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记者 马爱平)
标签: 知识产权立法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