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研工作者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 激发主观能动性
发布时间:2021-03-09 15:36:39 文章来源:新华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育 > 正文

原创性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缺乏、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薄弱、教育科研评价存在功利化倾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教育科研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如何做才能更好地补齐这些短板?8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清泉接受新华网专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尊重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 不可急功近利

“教育和科技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李清泉表示,做科学研究可能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里“坐冷板凳”。“这些都是科研的基本规律,它有长期性,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面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比较急功近利的,甚至违背教育和科研规律的一些做法和干扰,李清泉认为这些正是“在未来需要加以改进的”。

发挥高校科研人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校工作的老师和学校管理者,最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在专访中,李清泉认为,高校要发挥好科研人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努力把学校办好,才能找到学校发展的途径”。

李清泉认为,应该给予科研人员自主权,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他认为:“数字化的或者简单行政化的评价,不利于科研工作发展。”同时,李清泉也希望“为科研工作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记者 王琦)

标签: 科研工作者 激发主观能动性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