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器短时间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时间:2022-02-12 06:18:14 文章来源:齐鲁晚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9.4%,2020年,有76.7%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27.2%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从时长来看,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达100.75分钟,而人均每天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仅为11.44分钟。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数字阅读领域,电子阅读器的存在显得很微弱。Kindle的断货,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电子阅读器这一终端前景的担忧。某种程度上,Kindle就是某些人心中电子阅读器的代名词。

事实上,另一款电子阅读器也已在市场上声量渐小。掌阅科技(603533)于2015年推出首款iReader电纸书阅读器,试图建设软硬件一体的数字阅读生态。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掌阅作为数字阅读平台,拥有50多万部网文版权。

2018年,掌阅科技在年报中称,公司发布了新一代电子阅读器产品,实现硬件产品收入8831.84万元,同比增长63.91%。但是鉴于消费型电子硬件产品投入需求大、毛利空间低,为平衡公司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盈利需求,将硬件业务出售至参股公司北京掌上智汇名下,持有该公司15%的股权。

这份公告意味着掌阅科技试图剥离硬件业务,而剥离的原因,是电子阅读器市场规模相对偏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毛利不高。2017年至2020年财报显示,掌阅科技的硬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23%、4.64%、1.41%和0.03%(剔除财务处理后为3.09%),份额很低。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将达453.9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超过5亿。而数字阅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衍生出了新的生态链。

早些年,数字阅读市场盈利方式多为单一的用户订阅。当年,贝索斯研发Kindle,是为了通过硬件入口来沉淀内容付费用户,这一策略曾行之有效,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Kindle的付费用户比初入中国时增长10倍。

但近年来,数字阅读的盈利方式已从单一付费模式转向广告收入、版权运营、图书出版,甚至用户打赏等多元方式。这背后意味着,对企业而言,多元化的阅读业务是不二选择。

以阅文集团为例,早期主要盈利模式为付费收入,2015年营收中有90%来自于订阅收入,剩下10%则是版权收入。2018年,阅文集团开始全版权运营,截至2021年年中,付费阅读收入占比不到50%,而版权收入大涨125%,占比从上一年的23.2%变为40%,收入结构趋近多元。版权收入包括制作及发行电视剧、网络剧、动画、电影和出售版权等。

免费阅读模式近年来强势崛起,番茄免费小说、七猫免费小说等稳居移动阅读头部位置,月活达到5000万。王飚分析,对平台来说,单纯通过用户阅读能实现的商业价值是有限的。一些平台依托强大的原创能力,以数字阅读为核心,构建“阅读+版权运营”的数字内容生态,大量免费阅读平台则通过免费用户实现用户规模化积累获取流量,获得广告收益,同时对版权资源进行IP转化。这样将数字阅读作为流量入口,能够实现更多商业价值。

他认为,电子阅读器作为阅读终端设备,是数字阅读行业中的一环。对于阅读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电子阅读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电子阅读器仍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短时间内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而随着5G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的内容呈现更加多维立体,数字阅读的场景将极大丰富。在这样的趋势下,实现内容、终端、场景、用户之间的良好适配显得尤为重要,平台需要满足读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

标签: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