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青逐绿 绿色金融需久久为功
发布时间:2022-03-12 09:23:03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年以前,诗人眼中广袤而贫瘠的土地,孕育出的是一片雄浑悲凉的塞外风光。“在沙漠、戈壁、荒漠规划建设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日前在两会“部长通道”上说的这样一段话,为戈壁沙漠勾勒出的,则是一幅风机林立如“绿色森林”、光伏板闪耀似“蓝色海洋”的美丽图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只是有序推进“双碳”工作落实的一小步。步入新发展阶段,锚定“双碳”目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是一项大工程。

我国达到碳中和目标需要资金支持,而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全面覆盖,还需要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长期、稳定、市场化的资金支持。

去年,围绕“双碳”目标,我国出台了“1+N”政策体系,形成了制度性、基础性的政策框架,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并顺利运行;同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ESG投资在国内呈现多点开花局面。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7.3万亿元和3.36万亿元。绿色债券方面,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去年创新推出碳中和债、社会责任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已成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外,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已开始积极探索ESG投资、践行ESG理念。

不过,在取得上述令人欣喜的成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一项大工程,更是一项细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深度、广度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何在投融资转型过程中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全局与局部、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关键所在。

第一,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对标“双碳”目标要求,修订绿色产业目录、绿色信贷标准等;第二,绿色金融既意味着巨量的低碳投融资需求,也意味着高碳行业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追求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转型金融,例如推出与碳排放量和减排量挂钩的金融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等,确保高排放产业在长期内有序退出、有序转型;第三,积极发展碳金融,创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的各类衍生金融产品,推动有效碳定价,扩大碳市场的边界和容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流入低碳行业和企业。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画好中华大地的绿色发展画卷,金融点睛之笔不可或缺,一笔一画间应既藏苍劲力道又显稳健之姿。追青山碧波,逐绿野蓝天,要先立后破、稳妥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标签: 同比增长 生态环境 金融机构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