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长江中下游历经“湿冷”天,近日一些地方清晨,在越冬作物的叶片上出现了晶莹剔透的白霜,有农民朋友询问,这会像去年12月初到15日左右的“霜重见晴天”吗?
12月20日记者采访了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他说,其实,11月底以后已出现过“霜冻”,只是气温接近0℃,地面温度达到了0℃或以下,故被称为“黑霜”;近日出现的大范围白霜,气温都降到了0℃以下,如武汉,最低气温达零下4℃,这无疑会晴上2-3天,但今冬不像去年“暖冬”,若按照常冬偏冷的一般气候特点分析,在冬至开始数九到(2月上旬)“五九”期间,可能出现间断性的霜冻、较长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冻雨(雨凇)等程度不同的冰冻灾害性天气。上述地区的农民朋友,应注意当地气象部门的实时预报,早加防范。
黄智敏说:一防霜冻。主要是指冷空气雨雪天气过后,气温本来就低,就像这次在夜间转晴,天空无云覆盖使地面辐射冷却强烈,地面温度或气温降至0℃以下,形成结霜或无霜的霜冻,主要危害年前过早抽薹与拔节的小麦。
二防较长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主要是冷空气频繁南下,与不甘示弱的暖空气交锋,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维持,气温降至零下7-9℃,不仅结冰危害交通、管冻、封塘,越冬作物被雪(冰)层覆盖,致茎叶结冰,重则因土壤冻结,冰的反常膨胀引起作物“根拔”死亡。
三防冻雨(雨凇),它是一种从天空下降的低于0℃而未冻结的过冷却雨滴,当它一接触到表面温度低于0℃的树枝、电缆、屋脊等地物时,便在其上迅速冻结成晶莹琉璃的冰层,它的气象学名叫“雨凇”。像两湖平原冷空气通道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畅行地带,雨凇不只是危害交通、自来水管,对越冬作物、蔬菜、果树等的危害也较为严重,都要未雨绸缪,全方位的防范,切不可掉以轻心!(记者 刘志伟)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