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热下的冷思考:还是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8-11-15 08:50:00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互联网产业热下的冷思考:还是要大力发展制造业

华民为近百名浙江企业家解惑。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14日电(汪恩民 童笑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汹涌而来,中国正全面进入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时期。在“互联网+”等热点行业繁荣的背后,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华民有着自己的冷思考:“依靠互联网带动经济走向繁荣是不少人的想法。但在中国还没成长为发达工业化国家以前,还是需要生产实际价值的制造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投身“互联网+”行业是不少企业家的首选。新零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是创业者们的心头好。

11月14日,在浙江杭州开展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公开讲座上,华民为近百名浙江企业家揭示了经济规律和互联网+等热点行业繁荣后的严峻现实,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还是在于制造业。

“十年前,在民营经济中至少70%是制造业企业家,现在只占到30%左右,即便剩下的那些还在做制造的企业家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手里做的是制造,心里想的是‘互联网+’和投资。”华民坦言,虽然互联网增加了交易机会,降低了交易成本,但只单纯依托于互联网、金融等不产生实际价值的产业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他说,“依靠互联网来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少人的误区。事实上,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实业根基,凡是没有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或者城市,很容易造成中产阶级的式微。

如其所言,香港所遇到的增长瓶颈,很大程度上就与产业空心化和经济增长过度倚重金融与房地产业有关。相反,坚持制造立国的德国,无论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方面都算得上是世界的楷模。

除了推动经济增长,华民还指出,改变“低端大量出口,高端不得不大量进口”这一既尴尬又严峻的现实局面,也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制造业。

他说,在企业家普遍投身“互联网+”行业的情况下,制造业想重新赢得市场,则需要政府进行资源配置。“首先,政府需要通过减税来增加企业税后利润、激励投资。其次,要实施以价格调整为主的宽松货币政策,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标签: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