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着原奶生产成本高、奶源进口依赖度较高等问题。受全球疫情和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的影响,未来乳业国际供应链安全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挑战。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今年提交的议案中建议加快建立乳制品行业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其中最紧迫的就是要降低原奶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奶源自给率。
冷友斌认为,目前原奶成本高、自给率较低制约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奶牛单产低。中国奶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2月,我国奶业的305产奶量为9.7吨,与国际较高水平的15~17吨,差距较大。饲草料成本高,推高奶牛养殖成本。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的优质饲草料还主要依赖进口。养殖数量减少。《荷斯坦》杂志的统计资料表明,2009~2019年,十年间我国奶牛存栏量下降了15%,但液态奶的人均消费量却增长了93%以上。
“这就要通过技术攻关,提高单产。”冷友斌说,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在良种牛繁育和优质牧草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因为两者是影响奶牛产量的关键因素。
2007年飞鹤开始建设规模化牧场时,就从国外引进了良种荷斯坦奶牛。此后,飞鹤通过SCR发情揭发技术、性控冻精技术等世界级繁殖技术,进行奶牛良种的自主繁育,并不断完善繁殖体系。通过良种牛繁育和精细化管理,飞鹤牧场奶牛的305产奶量已达到11.6吨左右。
但对于行业内的大多数家庭牧场和小规模牧业公司来说,单单是引进良种奶牛一项的成本就难以承担。《每日经济新闻》曾在2013年的报道中指出,某公司进口一头良种奶牛的费用接近5万元。如今,进口良种奶牛已是“一牛难求”,而同龄国产奶牛的价格则在2万元左右。
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对于提高奶牛单产至关重要。2018年,飞鹤与中国农科院奶业创新团队合作,开展优质饲草的选种育种工作。两年多以来,项目团队研发试种了近百个品种,遴选出近10个品种进行大田观察。
无论是良种奶牛的自主繁育体系搭建和技术提升,还是优质牧草的草种选育,都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的工程,单从成本上来讲,许多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都难以承担。
对此,冷友斌建议,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大力支持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龙头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良种牛繁育和优质饲草良种选育的技术攻关,并对在技术改进中取得重大成果的组织进行奖励。
在冷友斌看来,“对于乳业来说,‘安全’是生命线”。过去十年间,国家先后出台配方注册制、奶业振兴计划、国产婴配粉提升行动方案,行业则通过升级产业模式、提高奶源质量等,解决了产品安全问题。未来则要通过技术攻关,降本增效,提高奶源自给率,解决乳业供应链安全问题。(记者 李丽云)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