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提升,水产品营养和健康价值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知,各类水产品的消费需求逐渐上升,成为餐桌上的常驻“嘉宾”。《中国农业展望报告》也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与此同时,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水体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时有出现。如何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水产品?
4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1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农渔发〔2021〕8号)。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
质量安全仍存“漏洞”
消费者的需求促使水产品养殖业的不断扩大,但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记者注意到,4月6日,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公布了新一期食品抽检信息,有13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其中,有9批次水产品检出镉超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的规定,甲壳类鲜、冻水产动物中镉的限量≤0.5mg/kg,肉制品(肝脏制品、肾脏制品除外)中镉的限量≤0.1mg/kg。在不合格信息名单中,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精英海鲜批发卖场售卖的散装称重虾爬子镉含量最高,为2.4mg/kg。
通告中对部分不合格项目进行了解释。其中提到,镉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指标之一,是环境中常见的化学毒物,易造成食品污染。水产品中镉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中镉元素的富集,非有意加入。镉是蓄积性毒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水产品合格率逐年上升
出现问题,解决问题。面对水产品中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也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加强对水产品的监管。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质量与标准研究室黄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国家多年的监管,我国水产品中兽药的使用情况在逐渐好转,而且水产品的合格率在逐年上升。”她介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产地监督抽查,例行监测,投入品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从不同环节去监控监管水产品中兽药的使用情况。其中,产地监督抽查主要针对的是水产品养殖环节;例行监测主要针对的是水产品的市场流通环节;监测场所主要是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投入品安全隐患排查主要针对的是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渔民所使用的兽药,所喂的饲料中是否含有违法添加的行为。
在谈到目前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时,黄丽说:“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开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连续多年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等专项。截至2020年末没有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连续8年合格率保持在99%,从养殖到销售等环节监控、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营养的水产品。”
与此同时,今年4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1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将重点监测北京、天津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3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状况,随机抽检水产品2350批次。排查市场销售用于水产养殖的所谓“非药品”“动保产品”等未经审批投入品的安全风险隐患,随机抽检产品100批次。
不断健全监控长效机制
养殖水产品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的水产品,才能让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信赖,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提出了三点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产管结合,检打联动;完善机制,合力管控。其中提到,要始终坚持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生产环节质量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各省份要不断健全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长效机制,补齐缺少水产养殖生产单位和执法检查人员动态名录库“两库”的短板,提升水产品质检机构的检测能力,为监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各主管部门内设机构间工作配合,积极与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协作,从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各环节,从产地到市场,加大对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黄丽也表示,水产品是农产品中的一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最基本的。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举措落到实处,这需要相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具有一定的资质,严格监督管理,向社会提供科学、公正、准确的数据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相信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投入的增加,我国人民一直可以吃到放心的食品。(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标签: 水产品养殖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