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看点: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陈有海: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绝对有错位赶超的可能
发布时间:2022-12-14 14:15:10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从出生到死亡,生物医药产业与人类紧密相关。受新冠疫情影响,2021年,辉瑞和Biontech合作的新冠疫苗复必泰超过霸榜多年的药王修美乐,销售额近4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畅销药物。

我国同样是生物医药产业大国,大健康产业产值超10万亿,相当于我国GDP的10%。但从生物医药产业大国迈向强国还存在一定距离。该距离能否缩短,甚至实现赶超?


(相关资料图)

对此,欧洲科学院院士、深圳理工大学药学院院长陈有海在12月12日举办的第八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尽管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总体落后,但绝对有飞跃的可能。”

“绝对有飞跃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打造成为生物医药强国充满机遇。首先是生物医药市场广阔,我国是人口大国,且面临较为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医疗需求激增,生物医药市场空间很大。

其次是政策支持,因为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很多时候新兴产业的发展快于政策制定,如果没有政府大力支持,该产业将面临诸多问题影响发展。

如何把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做好做大,在世界范围内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对此,陈有海表示,首先是找准定位。需明确的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目前面临的大背景是中美科技战,深圳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对手绝对不是长江三角、北京,而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湾区和国家,因此一定要用国际化视野考虑所选择的赛道和目前在该赛道中所处的国际水平。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找准新赛道是实现飞跃的重要突破点。“生物制药领域刚刚发展,有很多新赛道有待探寻,这时弯道超车、错位式发展、飞跃式发展等都容易出现。这也是我认同‘尽管我国在生物制药领域总体落后,但绝对有飞跃的可能’该观点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陈有海提示,目前各国药企、研究机构等都在努力寻找新的赛道和靶点,即使找到,也需要反复验证其可行性。

投资环境和人才培育亟需改善

在生物医药资本市场方面,与欧美不同,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数量非常大,但该领域的投资基数相对很少,平均下来每家企业获得的资金数相对更少。

原因为何?陈有海表示,在与国内很多基金谈论该问题时,我发现国内很多生物医药领域投资者常因畏惧风险过高而不投资某个新赛道或靶点。“如果我们持续以这样的心态进行投资,那我们永远都将是跟随者,而不是行业领军者。”

因此,投资机构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政府基金。值得庆幸的是,高峰论坛上,深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并鼓励支持一系列社会投资基金落地深圳。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曾表示,目前私募机构更多的是为国有资金服务,目标更多元,也更看重投资对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例,有时财务回报诉求可以暂缓,最重要的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在招商引资方面,政府已从过去政策招商、税收招商和土地招商转为叠加资本招商、赋能招商、并购招商。

产业集团的诉求也不仅是财务回报,其更希望围绕产业链做投资,打造新的增长极,培育新的S曲线。

陈有海列举两种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壮大的商业模式。一是收购并购,“这是世界排名前50的大公司发展壮大的最主要模式,即大鱼吃小鱼,大鱼把小鱼吃掉了可以慢慢壮大,很多小鱼也很愿意被大鱼吃掉。”

二是产业联盟。为抵抗创新药研发风险,很多大公司选择与其他科研院所或公司一起成立小公司,共同分担风险,最后共享成果,这也被称为产业联盟。在上述论坛上,深圳第一个生物医药联盟“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授牌成立。

对此,陈有海表示,当务之急,产业联盟可以助力分析深圳4000多家中小生物医药产业公司是否有真正的“金矿”还未被挖掘,如果发现有,可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或联合控股集团的商业模式,慢慢把“金子”挖掘提炼出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本地生物医药产业。

最后是关键的人才问题,针对人才和人才项目的评判标准等亟需改善。现在建设人才团队的方式是引进和培育,吸引人才很关键,但将人才引进后的人才管理问题也同样需要关注。

每个产业有自己特定的规律,医药产业亦是如此,不能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评判人才。“我发现有些一流人才被引进后却慢慢变成了“二流人才”,原因是行业生态环境不合适,针对人才的评估系统出现了问题。生物制药是需要长期投入的,一些评估机制需要短期内出成果,这是不合适的,这样会把人才给磨灭了。”

总体来说,我国从生物医药产业大国迈向生物医药产业强国,需要每个从业者的努力付出。

标签: 生物制药 高峰论坛 招商引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