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多家险企因偿付能力数据不实被点名,透露监管新风向
发布时间:2023-01-07 23:15:28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公司审慎监管的重要内涵。1月5日,浙商财险、安诚财险、人保寿险、友邦人寿等4家保险公司因存在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被银保监会公开点名通报。一时间,险企偿付能力问题再引关注。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就在两个月前,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向业内通报了五家保险公司在2016年到2017年间发生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的问题,涉及诚泰财险、国华人寿、中华联合财险、珠江人寿、弘康人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险机构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究竟对于行业生态有什么不良影响?连续多家险企被通报,又传递了监管高层什么风向标?

“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成通病

按照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公布的《关于四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问题的通报》,主要问题集中在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未按规定计量利率风险最低资本、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确、偿付能力报表填报不完整、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实等问题。

据观察,多家险企因为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的问题,导致少计提最低资本,或权益投资未及时调整核算方法,虚增实际资本,从而虚增偿付能力。

记者看到,以人保寿险为例,该公司部分投资资产中未约定确定性现金流,但违规计量利率风险最低资本,导致2022年1季度、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少计提最低资本7.25亿元、8.91亿元。同时,该公司某资管产品不满足豁免穿透条件,却在2022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列报为“豁免穿透的资产支持计划”,少计提最低资本2265.02万元。此外,人保寿险还存在权益投资未及时调整核算方法的问题。

浙商财险2022年1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计算存款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最低资本时,基础因子选择错误,少计提最低资本807.6万元;某资管产品穿透后国债未计量利率风险,少计提利率风险最低资本3563.34元。

有险企率先回应:已完成整改

风险综合评级数据填报不实的问题也值得留意。南都湾财社记者看到,友邦人寿2022年2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中,核保核赔人员数量、总经理室成员及中心支公司总经理离职人数、评估期之前4个季度保险公司合计投诉次数、报案支付时效、数据差错率等18项数据填报不实。此外,也存在未按规定计提最低资本、未按规定计量实际资本的问题。

无独有偶,安诚财险2022年1季度、2季度风险综合评级数据中,销售人员、核保核赔人员、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数量和离职率,以及保险合同争议诉讼案件败诉率等43项数据填报不实。

值得留意的是,面对公开通报,友邦人寿成为首家回应的险企。相关人士向南都湾财社提供的《关于中国银保监会通报友邦人寿偿付能力数据问题的说明》显示,通报主要涉及友邦人寿2022年一、二季度偿付能力数据报告中的计算差错。按正确计算,其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由233.98%调整为234.08%,上升0.1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由389.82%调整为389.93%,上升0.11%。二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由220.41%调整为220.4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由374.26%调整为374.23%。

对于监管通报的问题,该险企称,已经于2022年三季度完成整改,未来“持续提升偿付能力管理工作质效,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季度24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

偿付能力究竟有何指标?如何界定?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按照2021年1月银保监会最新修订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共有三条“及格线”,分别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就在上个月,中国银保监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十七次工作会议。记者梳理看到,按照监管披露的数据,第三季度末,纳入会议审议的181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2%,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7%;实际资本为4.71万亿元,最低资本为2.22万亿元。财产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8.9%、204%和309.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5.3%、123.8%和278.5%。

从综合偿付能力指标看,有43家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A类,114家保险公司被评为B类。但是,15家保险公司被评为C类,9家保险公司被评为D类。

这意味着,去年第三季度依然有24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未达监管要求的B类或A类红线。

监管:严肃查处数据造假行为

“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是监管的核心指标,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直接影响监管质效。”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旦数据的真实性不准确,就意味着将难以反映险企的真实偿付实力。因此,保险公司应重视偿付能力管理工作,确保偿付能力数据真实准确,持续提升偿付能力工作质效。

不过,数据有误,是否都意味着造假问题?对此,有业内提醒,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或“造假”问题,一般可分为技术性错误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如不动产项目计算错误造成偿付能力充足率虚增、资管产品错误适用导致最低资本少计、理财产品修正久期计算错误等可能属于技术性错误,而未按规定计提资本、准备金评估及合同负债评估不合规等可能属于人为因素。

站在监管立场,中国银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表示,继续加强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现场检查,督促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数据真实性管理,持续提升偿付能力管理工作质效。

南都湾财社记者也留意到,按照2022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工作会议”要求,将常态化开展保险公司财务会计和偿付能力现场检查,严肃查处数据造假行为,夯实监管数据基础。此外,加强风险综合评级通报和约谈力度,夯实保险公司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

标签: 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 综合评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