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宜宾、德阳,都“急了” 焦点资讯
发布时间:2023-02-16 13:16:00 文章来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疫霾散去,春暖花开,万物勃发,正是大显身手的好时节。

近年来,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许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一些新情况,面临一些新问题,出台了一些新举措、新办法。


(资料图片)

近日,四川省各市(州)GDP数据出炉,各市州都在经济大考中暗自较劲。一心要坐稳“成渝副中心”的绵阳正摩拳擦掌,一直欲“上位”的宜宾、德阳则在后虎视眈眈。

否极泰来,静极思动,“急了”只是起点,“动了”,“拼了”,才是这个春天的重头戏。

下一步,将继续报道其他地方强信心、拼经济的新做法,力图为您展示 “2023拼经济中国”的一个侧面,敬请关注。

近日,四川省各市(州)GDP数据出炉,21个坐席中,前19位的GDP总量排名相较上一年均未发生变化,成都依旧一枝独秀。但看似稳定的排位背后,各市州都在经济大考中暗自较劲。

绵阳市政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中提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将从八方面开好局起好步。

宜宾市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也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质进位、多作贡献”,着力抓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处第四位的德阳也在开春之际吹响了早日实现经济总量“重返前三”的号角。以“起步即冲刺的决心”和“自加压力、跳起摸高的勇气”,提出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等2023年预期目标。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被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鉴于重庆是直辖市,“四川第二城”这把交椅或有望因应时势成为“成渝副中心”。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智库研究员贺立龙告诉记者,成为成渝副中心主要需具备三点,一是拥有足够高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稳居四川省前三;二是交通区位最好处于成渝经济通道枢纽和节点地段;三是需要具备体制机制创新活力,且能够担负起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引领和创新策源功能。

一心要坐稳“成渝副中心”的绵阳正摩拳擦掌,一直欲“上位”的宜宾、德阳则在后虎视眈眈。

居安思危的绵阳

绵阳GDP总量排在全省第二位已超20年。

“有一点替绵阳着急!”一位绵阳人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的‘老二’,绵阳和成都的差距越来越大,后面其他城市崛起,可能第二的位置都有点悬,希望绵阳多多大力发展!”

虽然GDP总量排位尚未旁落,但绵阳已开始“居安思危”。

纵览绵阳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2023年,绵阳的目标已经从“深度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建造成渝经济副中心”指向“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并且在2023工作安排中细分了“加快建设成渝科创中心”和“加快建设成渝消费中心”。

“只有相对具备足够的科技含量、能够可持续发展,变为人才聚居高地,形成文化、思想和科学上的进步,才能被称为是副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余南平告诉记者,对于地方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把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做上去,尽力打造自己独立完整的产业集群。

然而,“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质效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科技与经济融合不深,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还面临困难……”在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绵阳明确指出了自身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绵阳当地从事连接器行业产品质量管控工作的小辛(化名)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自己参与的工作量已经达到较为饱和的状态。“去年我们部门实现了2亿元的目标,今年部门的目标是4亿元。”

从生产一线到政府部门,绵阳当地正以开年即冲刺的劲头迎战2023年拼经济的锦标赛。

2月初,绵阳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全力冲刺2023年一季度“开门红”的若干措施》,围绕全力稳定工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大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等6个方面提出20条举措。在全力稳定工业增长方面,《措施》提出,支持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对一季度产值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并作出较大贡献的重点企业,视其贡献程度,给予一定资金激励或补贴。

位于绵阳的亚洲最深天然气直井

2月10日,绵阳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召开了2023年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动员大会,这也是绵阳科技城直管区(高新区)优化调整工作机构后的首场大会。会上,绵阳市政府党组副书记,绵阳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磊强调,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把培育壮大“四上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引导督促市场主体入库入统、升规入统。

2月13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正式印发,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建设地址中,涉及绵阳市的项目有9个,涉及宜宾市的项目有14个、涉及德阳市的项目有10个。

蓄势待发的宜宾

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宜宾近年来势头强劲。2019年,宜宾超越传统工业城市德阳,GDP总量入围全省前三。随后几年,其与常年居于“四川第二”位置的绵阳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2022年仅为199.1亿元。

数据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2022年,绵阳和宜宾GDP总量较上一年分别增长5.0%和4.5%。“宜宾速度”一度引发坊间热议。

近年来,四川省内多座传统老工业城市开始谋新求变,宜宾在国内新能源制造业向西迁移的趋势下,抓住了动力电池风口。

2016年开始,宜宾的产业政策逐步调整,主动将原先“一黑一白”(煤炭和白酒)的产业结构朝着“一蓝一绿”转型。其中,“蓝”指的是数字经济新蓝海,“绿”便是指动力电池和晶硅光伏等绿色新能源。目前,宜宾已经相继引入了宁德时代(300750)、奇瑞汽车、天宜锂业等企业。在构建动力电池新兴产业链的同时,也承接了沿海智能终端产业链的转移。

多家企业入驻宜宾

贺立龙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宜宾代表了巩固传统酒业基础、叠加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链引育这样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型城市。“宜宾属于传统老工业城市中新老产业有机融合的典范地区,传统工业和现代产业交相辉映。但目前其经济成长的潜力和绩效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充分释放,这种模式的持久性还有待检验。”

宜宾市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宜宾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质进位、多作贡献”,着力抓好九个方面重点工作。

日前,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了《关于超常规推进高新区建设强力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高起点规划,充分释放高新区后发优势。二是高标准建设,快速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三是高效率管理,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发展。四是高质量招商,加快发展晶硅光伏产业集群。

全力出击的德阳

除了宜宾,德阳也在铆足劲向前冲。

毗邻省会成都的德阳是一座以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城市。

21世纪以来,德阳GDP总量在2019年之前一直位于全省第三。2019年,德阳被宜宾反超,并且差距在随后的三年里逐渐加大:2019年宜宾GDP总量超德阳265.98亿元,2020年超397.99亿元,2021年超491.52亿元,2022年超610.97亿元。

与此同时,南充也紧随德阳之后。2019年以来,除了2022年两城市GDP总量相差131.42亿元,其余年份均相差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

面对“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态势,德阳提出了“重返前三”的口号。

“今年是德阳建市40周年,也是‘重返前三’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勇立潮头开新局、重整行装再出发!”德阳市委书记李文清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说。据悉,德阳将今年确定为“执行力提升年”,确定了10大经济目标和100项重点工作。

德阳“智”造转型

据四川在线报道,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德阳今年将重点抓好五件大事:

一是打响百亿项目招引大会战,力争全年新引进10个百亿产业项目,彻底扭转长期以来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的被动局面。

二是抓好企业培育壮大,大力实施工业企业“蓝鲸倍增”行动,支持50户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抓好园区扩容增效,力争德阳经开区纳入全省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全力以赴推动化工园区扩区。

四是抓好要素保障,组建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德阳投资控股集团,扎实开展闲置低效用地盘活专项行动和电网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力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

五是抓好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什邡雪茄之都博览会等展会,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

“德阳的危机感在快速增强。”贺立龙认为,当地产业链本身较为壮大,具有重新整合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将工业资源做大做强的潜力,这为德阳提出“2023年生产总值增长9%”这一目标注入了信心。

新一轮蜀中拼经济大幕开启,到底是绵阳成功守擂还是宜宾实现反超,抑或德阳等黑马突围?

拭目以待。

标签: 工业城市 重点企业 重点工作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