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新冠、猴痘退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后年预算为68.3亿美元
发布时间:2023-05-25 13:58:29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记者朱萍 实习生皮光宇 北京报道 “虽然新冠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依然是一大全球卫生威胁。新冠仍有可能出现变异株,导致新一轮疾病和死亡,出现另一种更致命病原体的威胁依然存在。”近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指出,新冠疫情对以2030年为最后期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与健康有关的具体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影响了在2017年世界卫生大会上宣布的“三个十亿”目标的进展。这项为期五年的倡议要求确保10亿人得到全民健康覆盖,10亿人在突发卫生事件中得到更好的保护,10亿人享有更好的健康和福祉。

目前,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在日内瓦进行之中,并将持续至5月30日,今年的主题为“世卫组织成立75年:拯救生命,推动人人健康”,本届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初级卫生保健、传统医学、感染预防和控制等领域的战略和全球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自75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以来,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了50%,婴儿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下降了60%,天花被成功根除、小儿麻痹症几乎被消灭,但新冠疫情、气候变化、战争和冲突等全球挑战正威胁着这些公共卫生领域的进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此,谭德塞呼吁建立有效的全球机制以处理和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十分关键,推进各国在“三个十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健康相关具体目标方面加快进展步伐,改进世界卫生组织的筹资模式提升会费比例。当地时间2023年5月22日,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世卫组织2024年至2025年的预算为68.3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2025年开始,世卫组织将逐步增加评定会费,最迟在2030-2031年达到50%。

新冠和猴痘“去标签”

2023年5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两项疾病退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列,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久之后,谭德塞在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发布会上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悉,世卫组织于2022年7月宣布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据世卫组织数据,自猴痘疫情暴发以来,总共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超过8.7万例病例,包括140例死亡病例。

谭德塞称,过去3个月,猴痘的报告病例比前3个月减少了近90%,猴痘和新冠的紧急状态已经结束,但再度流行的威胁仍然存在,猴痘继续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需要强有力、积极主动和可持续的应对措施。

谭德塞补充指出,经过COVID-19紧急阶段过渡的过程,人们必须牢记吸取的经验教训,创造一个每个人都能获得所需卫生服务的未来,这意味着加强全球突发卫生事件防范、应对和抵御架构,支持各国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建设一个更强大、资金可持续和负责任的世卫组织。“虽然各国在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取得了进展,目前约有4.77亿人受益。但若照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到十年结束时,世界上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将被覆盖,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至少将进展速度加倍。”

由此,谭德塞认为,目前正在谈判的大流行病协议“必须是一项历史性协议,可以在全球卫生安全方面实现范式的转变,并认识到我们的命运相互交织在一起”。

古特雷斯针对谭德塞的意见补充提出,新冠疫情已使公共卫生的改善停滞,甚至逆转,导致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倒退。于是,古特雷斯强调,只要全球团结起来,就能重新回到进步的道路上,并呼吁加强世卫组织的独立性、权威和资金来源,以便其在抗击下一次大流行病中发挥关键的协调作用。

除此之外,世卫组织在大会开幕之际启动了国际病原体监测网络(IPSN),旨在利用病原体基因组学来保护全球人口免受传染病的威胁。该网络将提供一个平台,连接各国和地区,改进样本的收集和分析系统,利用数据推动公共卫生决策,并更广泛地共享这些信息。

目前,我国对疫情的监测分析仍在强化。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我国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但各地在院重症病例数无大幅增加。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监测数据看,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的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5月上旬,我国输入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的构成比已经达到了95.6%,与全球的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基本保持一致。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占比由2月的0.2%增加到5月上旬的83.6%,BA.5.2、BF.7和BA.2系列变异株合计占比约16.4%。

XBB系列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重组变异株,研究数据显示,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都要强,但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判认为,短期内不会出现规模性疫情,也不会对当地正常医疗秩序和社会运转造成明显冲击。全国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监测显示,4月下旬以来,全国报告确诊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五一”假期后上升趋势较快,新冠阳性检出率维持在7%左右。

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疫情,各地疾控部门将边核实、边评估、边预警、边处置,同时也会向社会实时回应关切。

明后年预算为68.3亿美元

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2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自2019年世界各地报告了第一例COVID-19病例以来,这场大流行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截至2023年3月11日,全球COVID-19确诊病例超过7.59亿例,报告的COVID-19死亡病例近690万例中有43%发生在世卫组织美洲区域,使其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欧洲和东南亚区域分别占全球报告的COVID-19死亡人数的32%和12%。

然而,报告的COVID-19死亡人数普遍低估了COVID-19对人类死亡率的真实影响。世卫组织对超额死亡率的最新估计表明,到2021年底,全球可因COVID-19大流行造成1490万超额死亡。2021年发生的超额死亡人数为1040万,高于2020年的440万。

据此,谭德塞指出,下一次大流行病一定会来临。全球必须吸取新冠疫情带来的惨痛教训,通过共同行动来面对共同威胁,做好充分准备以果断、集体、公平地应对下一次挑战。为此,建立有效的全球机制以处理和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十分关键。

谭德塞敦促各国在“三个十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健康相关具体目标方面加快进展步伐,并就新的全球大流行病协议和《国际卫生条例》进行紧急和建设性的谈判。谭德塞还呼吁各国将捐款增加20%,以支持世卫组织的全球行动。目前正在谈判的全球大流行病协议是一项历史性协议,将在全球卫生安全方面实现范式的转变。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国际卫生条例》是管理防范和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条约,对世界卫生组织所有会员国均具有约束力。

当地时间5月22日,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世卫组织2024年至2025年的预算为68.3亿美元,同意改进世界卫生组织的筹资模式,将各会员国缴纳的评定会费占世卫组织核心预算的比例从现在的不到20%逐步提高至50%。

在2023年5月24日通过的这项决议中,预计从2024年-2025年开始,世卫组织将逐步增加评定会费,所占比例尽可能在2028年-2029年,最迟在2030年-2031年达到50%。这意味着到2028年-2029年,世卫组织收入中来自评定会费这一最可持续和可预测来源的部分每年将增加约6亿美元。

世卫组织称,这项改革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因为对世卫组织的每1美元投入都会带来至少35美元的回报,可持续筹资将使世卫组织更好地为所有会员国及其人民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谭德塞表示:“这一决定正面解决了世卫组织在可预测、灵活和可持续资金方面面临的长达数十年的挑战。实现今天商定的目标,将意味着会员国正增强世卫组织满足他们期望的能力以及真正履行世卫组织作为世界领先的全球卫生权威的使命。”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