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报:上海科普展开新布局 “虚拟全球实验室”打头阵
发布时间:2022-08-23 09:00:39 文章来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上海报道8月20日,由科学技术部指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在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举办。在会上,前沿科学家、科学传播学者、科学传播从业者等大咖共聚一堂,令上海的科普事业得到了新的布局。此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提出,希望以上海为关键据点,成立一个“虚拟全球实验室”。

上海科技节举办31年来,今年首次举办科技传播会议,这也开辟了由政府主导、以科技传播为主题的国际高端会议新范式。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介绍称,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4.3%,继续位列全国首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上海科普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建成上海科技馆等市级科普基地285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29家;平均每8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基地,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上海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4.3%,继续位列全国首位。

本次上海科技节暨科技传播大会,也推动了“科普进五个新城”、上海科技传播智库成立仪式、长三角科技传播联盟成立仪式,从科普资源配置、智库建设和学科布局等关键块面释放上海科普深入发展重要信号。

在科技传播领域,上海正引入“元宇宙”来拓展新边界。主旨大会现场,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莱维特以全息投影的方式虚拟参会并发表演讲。迈克尔.莱维特还带来了一个全新构想:建一座“虚拟全球实验室”。

此前在7月初,《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出炉,令人们关注上海“元宇宙”相关的产业发展。“元宇宙”将如何影响市政、经济、民生、教育等系列领域?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莱维特介绍,他希望在上海确定一个关键的物理地址,成立一个有行政助理、实验室经理和研究员的小组,接着在斯坦福大学建立另一个小组,然后慢慢扩大,将美国、欧洲、亚洲等世界各地的年轻研究员吸纳进来。

虚拟化的全球实验室,将能让身处不同时区、隶属于不同机构的科研人员通过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全球多样性优势,尽可能扩大科研成果的全球影响力,从而打造科学合作新范式。

迈克尔.莱维特表示,研究员们将通过网盘和程序开源网站等共享数据库,社交媒体、视频、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大型电子白板进行交流,但是“元宇宙”技术将非常关键。“元宇宙”技术将用于电子白板的设置上,“电子白板尤其重要,它们能给研究员提供一块共享白板,方便研究员召开小组会议并交换意见。”莱维特说。

为何“虚拟全球实验室”十分重要?迈克尔.莱维特强调,他希望给年轻科学家带来独立研究的机会。“年轻的科学家必须独立,而非仅围绕资深科学家的想法开展科研。我们希望他们能独立发表研究论文,无须将为其提供指导的资深科学家作为共同作者。”他说。

这样一座实验室也存在挑战,比如说由于大家处在不同时区,研究人员需要投入额外的精力,以保证每周能够召开一次联合共享小组会议。如果能在上海开创虚拟全球实验室,莱维特希望研究计算机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用于改善人类健康。

(作者:江月编辑:陶力)

标签: 上海科技 传播领域 诺贝尔化学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