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如何防控遗传性出生缺陷?构建全生命生殖健康分层模式
发布时间:2022-09-06 18:06:08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人口生命周期的生育问题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同时生育健康问题又是潜在和隐匿的。

记者 朱萍 实习生 林昀肖 北京报道 “遗传性出生缺陷是出生缺陷中的主要类型,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T,是对遗传性出生缺陷进行一级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所谓PGT,是指对胚胎或卵裂球进行活检,经过诊断后将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胚胎剔除,选择好的植入。”近日,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第三届全球健康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黄荷凤表示。

黄荷凤指出,有了PGT技术,一级预防加上技术性的工作,可以进行主动防控,而避免此前产前诊断要经历流产的被动诊断。在PGT技术的基础上,2019年诞生了应对多基因疾病所采取的PGT-P技术,PGT-P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慢性病的源头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在生殖健康问题的全生命周期中,遗传性出生缺陷只是其中的一环。在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双聘教授郑晓瑛也指出,人口生命周期的生育问题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同时生育健康问题又是潜在和隐匿的。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生殖健康全程服务的重要理念,针对不同的年龄结构、群体、地理空间进行分层模式的探索。

PGT技术助力遗传性出生缺陷一级防控

遗传性出生缺陷指的是因为染色体或者基因变异导致的出生子代代谢异常,我国出生缺陷率发生是5.6%,其中遗传性出生缺陷占比三分之一,在临床上可防可控。公开资料显示,罕见病病种有6000-8000多种,很多罕见病都是与基因相关,

黄荷凤认为其一二三级防控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其中,一级防控是指在胚胎未形成前进行筛查、诊断,选择无遗传病的胚胎植入到母体中怀孕。在1990年发明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简称PGT。在其基础上于2019年又诞生了对多基因疾病的形式,即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多基因病技术,简称PGT-P。

“所谓PGT,是指对胚胎或卵裂球进行活检,经过诊断后将染色体或基因异常的胚胎剔除,选择好的植入。”黄荷凤认为,基于二代测序技术,PGT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中国的PGT技术处于世界第一梯队。PGT有三种类型,对非整倍体、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结构重拍检测。

“对于一个囊胚,我们可以进行活检。对于一个卵母细胞,我们利用DGT活检进行逆向诊断,如果DGT带有突变基因,说明卵母细胞可用。对于一个透明带,我们利用一束激光对其进行打孔,打孔以后就可进卵裂球活检,在体外做染色体或者基因检测。这就是对基因进行测序,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映射的方法判断其CMP的连锁。”黄荷凤表示,有了此技术,一级预防加上技术性的工作,可以进行主动防控,而避免此前产前诊断要经历流产的被动诊断。

目前黄荷凤团队已开展超过300多个单基因病和胚胎的分子诊断,疾病基因的筛查可达到90%。但黄荷凤也指出,目前国内遗传性出生缺陷诊断能力千差万别,基因诊断效率很低,出报告时间一般需一个多月。此外,实验室和临床缺乏交互、基因数据碎片化、基因诊断能力不足都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为此,黄荷凤团队成立了基于AI+5G的远程会诊平台,具有云会诊和远程超声功能。在平台中可以异地为病人做超声检查,同时可以把整段基因数据上传云端。通过云计算,20分钟就可以将致病基因诊断出来。

除了PGT技术外,还有新诞生的应对多基因疾病所采取的PGT-P技术。黄荷凤介绍了PGT-P技术应用的一次成功病例,这是中国首例PGT-P试管婴儿。在这个家族中,8名男性有7名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多基因疾病,黄荷凤团队对其进行了多基因评分。基于家系遗传背景,黄荷凤团队发现有114个风险SMP位点,50万人群有27000多个二型糖尿病的模型,在进行校正计算后对胚胎进行评分。“我们一共拿到了7个胚胎,其中4个染色体有问题,我们对另外3个胚胎进行评分,挑选了评分最低的,其基因和无病男性非常相像,我们进行了移植,希望孩子出生以后可以减少糖尿病风险。”黄荷凤表示。

“目前成人慢病预防效果不理想,我们想从生命源头的新角度寻求突破。”黄荷凤认为,多基因疾病的源头防控中,PGT-P技术迈入了第一步。如果成功,可以为高血压等慢病的源头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分层策略应对全生命周期生殖健康挑战

遗传性出生缺陷的防治只是生命生殖健康问题的其中一环。郑晓瑛向记者介绍,人口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可能会遇到不同的生殖健康问题,人口生命周期的生育问题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同时生育健康问题又是潜在和隐匿的。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生殖健康全程服务的重要理念,针对不同的年龄结构、群体、地理空间进行分层模式的探索。

对于分层模式探索,郑晓瑛指出了两点表现。

第一是需求的变化,总体上人口的生殖健康需求从基本、普遍走向个性和特殊,基本服务需求保障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而个性化服务需求更加遵循个人意愿的实现。

第二是当下程度的差异。针对个性化需求和服务群体的多样性,有效服务策略的本质是分层,这是由于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和群体间需求实现程度的差异。

郑晓瑛指出,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区域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别使得满足服务需求策略不同,因为经济指标和人口指标的差异会演化为卫生服务资源空间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复杂性和不均衡性。

如何才能实现策略的有效分层?郑晓瑛认为,这要求社会、政策、人口、经济等多元主体、多类指标的协同参与,促进规模、结构等不同属性的转变。

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郑晓瑛指出了五个主要的生殖健康问题,分别是出生缺陷问题、人类生育率衰退问题、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不足问题、一胎和二胎规模问题以及不孕不育年龄层蔓延问题。

面对这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挑战,郑晓瑛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分层模式的应对策略。针对出生缺陷的问题要强化多元风险防控,当前影响出生缺陷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增多,对于多元风险的防治重点要从源头入手。“公共管理和行动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涵盖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以及相关的机构、人力和资源配套建设等。同时,要从科学研究层面进一步深化胚胎发育的早期干预手段。”

标签: 出生缺陷 生殖健康 生命周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