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资讯!创新“中国好药”多点开花,如何加速医保准入造福患者
发布时间:2022-09-24 21:09:50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癌症高发国家,癌症防治负担正越来越重。其中,肺癌作为我国第一大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1],相较于常见靶点,肺癌罕见靶点突变的发生概率较低且难以在临床中被发现,即使被确诊也缺乏对应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我国肺癌的人口基数大,罕见突变的肺癌患者数量依然不容被忽视,这部分患者存在着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相关资料图)

癌症诊疗作为医疗健康领域最“硬核”的部分,也是创新力量、创新资源最集中的领域,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出现为众多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以肺癌为例,除了EGFR、ALK等常见突变外,罕见靶点突变如MET、BRAF、NTRK、RET等治疗药物选择日趋丰富。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的MET抑制剂赛沃替尼获批上市,不仅实现了药物首创和“从零到一”的突破,更是让这部分患者摆脱了“无药可用”的困境,在临床上实现突破性的治疗进展。

为促进癌症预防和创新诊疗发展,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将发起并主办“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之医药创新峰会”,同时推出“2022‘健康中国 21CC’优秀案例征选活动”, 鉴于赛沃替尼的突破性创新,将其评为“年度抗癌药物优秀案例——治疗方案创新”,以鼓励更多创新药研发和使用,推进癌症精准治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国好药”加速正进入临床应用

中国原研创新好药,正不断加速进入临床应用。据GBI发布的新药审批专题报告,2021年我国新药审批全面加速,共82种新分子(按有批准文号的西药分子名计,不区分剂型)首次在国内上市,这是自2017年中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以来批准新药最多的一年,也是中国药品审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在2021年集中落地,自研新药占比高达35.8%,与进口新药齐平,这体现了国内企业开启创新转型的决心,并且初见成效。

IQVIA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8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30亿美元;2021年其他新兴市场的总规模为120亿美元。2021年中国肿瘤药物支出超过其他新兴市场之和,主要是受创新疗法的加速引入、品牌药体量增大以及仿制药广泛使用等综合因素驱动所致。

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为例,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T)被认为是重要的治疗靶点,而MET基因中剪切位点的突变可以导致 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在选择性MET抑制剂上市之前,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肺癌患者缺乏高选择性的靶向治疗药物,而高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的出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成为中国罕见靶点创新药的重要标杆。

2021年6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和黄医药赛沃替尼(savolitinib)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这也意味着,中国迎来了首款获批高选择性MET抑制剂。

据公开资料显示,赛沃替尼是一种强效且高选择性的口服小分子MET抑制剂。在全球范围内的多项临床研究中,赛沃替尼在多种MET基因异常的肿瘤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以及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征。赛沃替尼由和黄医药与阿斯利康联合开发及商业化。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赛沃替尼的批准是基于一项在中国开展的II期单臂临床研究中取得的积极结果,入组患者为伴有此类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包括肺肉瘤样癌患者。根据独立审查评估的该临床研究主要终点客观缓解率(ORR)以及疾病控制率(DCR)结果显示,赛沃替尼表现出良好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获批取决于在该患者群体中成功完成验证性研究。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教授曾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Ⅱ期研究成果,明确了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对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接受安全性。

陆舜教授表示,创新药物的研发,如果机理上没有创新、源头没有创新,便谈不上真正的创新。以赛沃替尼为例,这完全是我国独立自主创新的药物,尽管前期开发经历诸多坎坷和投入大量资金,但临床试验没有任何国外借鉴,入排、疗效和考核等标准均由我们自己确定,这些自主探索的经历为中国创新药的本土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MET抑制剂在其他癌症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MET这一靶点的临床认识、开发成药,基本上与国际实现同步,并先于进口同类药在中国实现批准,满足临床需求。

陆舜教授此前也表示,中国的临床研究产品推向市场最终目的还是要惠及患者,一款创新药的最终成功不仅仅是科学上的成功,还需要有一个社会价值,那就是要能够惠及患者。目前,国家层面对于药物有三个准入的方式:第一个准入是适应症的准入,鼓励所有的药物适应症要做注册研究;第二个是医保的准入;第三个是国家集中带量采购。

“这三个准入与药物选择、市场范围、患者接受度密切相关。而在中国,不同的患者在经济上的支付性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应该鼓励这些药物尽可能的完成几个层面的准入:一方面,纳入更多的药物适应症;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药物被纳入医保谈判,让中国患者能够最大程度使用到更多的高质量药物。”陆舜教授说。

最高“性价比”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随着新上市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下,加速实现患者用药可及性也成为当下重点。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下称“名单”),共343种药品正式通过形式审查。与9月6日发布的344个药品公示名单相比,减少了一个目录外西药:甲硝维参阴道膨胀栓。最终名单包括目录外西药183个、中成药15个;目录内品种西药111个、中成药34个。

目录外药品主要指从未参加过谈判的药品,据行业媒体梳理发现,在目录外药品里,183个西药中独家产品为143个,占比约78%,15个中成药中独家产品为14个,占比约93.3%。随着越来越多的独家产品有望通过谈判进入医保,这对广大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

梳理今年的药品名单可以发现,多个获批上市不久的重磅新药在列,这意味着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速度在加快。其中,去年6月刚刚获批上市的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选择性MET抑制剂赛沃替尼也位居其中。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指出,这两年创新药加速审批获批临床应用,药品在上市以后也很快被纳入医保目录,这也意味着医保谈判入口门槛对于创新药来说有所放宽,医保愿意给予创新药更多的准入机会,聚焦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但由于医保资金永远有限的,一方面是迫切的临床需求,一方面是医保资金有限的现实,如何平衡创新药研发投入、收益,以及降价的幅度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何以最高‘性价比’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值得思考。毕竟,评价一款药物的医保纳入标准需要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公平性、创新性几个维度去评价。”金春林说。

创新药物的上市初期,由于研发成本、专利等因素,价格往往会比较高。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国家医保目录的谈判准入和更新工作,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创新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2021年我国医保目录进行了调整,在肿瘤领域,有超过50种抗肿瘤药被纳入医保,其中和肺癌患者有关的有7种靶向药物和2种免疫药物。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创新药物以合理价格纳入医保,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体化的临床治疗选择,同时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对患者及医保总体支出获益明显,实现有药可医好药可及。

通过测量和对比拟评估药品与参照药品之间的医疗成本差值与健康产出差值,并将医疗成本差值与健康结果差值做一比值,进而得到决策指标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但这个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存在很多的问题,毕竟决定一个药的价值有很多因素,包括治疗效果、治疗费用、患者期望等。特别是针对罕见靶点药物,由于罕见靶点患者人数较少,针对这些药的价值评价时势必不能与普通药物的研发成本进行对比。

从2019年起,国家医保谈判开始常态化实施。随着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逐年推进,各个方面的条件、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信息沟通也越来越对称、透明。同时,随着参与各方的经验积累,预期目标的调整,以及对谈判规则的认识加深,都是促成谈判成功率越来越高的因素

金春林指出,医保谈判的目的初心就是为了让风险分摊,保障更多患者的利益,而医保报销想要达到病有所药、药有所保,在进行药物评价时要将聚焦罕见靶点的创新药和其他药物有不一样的评价角度,毕竟,如果一样的标准去可能很难纳入报销范围。

从今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也不难看出,除了赛沃替尼,诸多国产重磅创新药入围。如达尔西利于2021年12月获批上市,是国产首款CDK4/6抑制剂;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三代Bcr-Abl抑制剂,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后伴有T315l突变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等。

这也意味着医保目录更加愿意对一些创新产品放宽标准。实际上,此次医保谈判入口门槛对于创新药来说有所放宽,医保愿意给予创新药更多的准入机会。如此也意味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聚焦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备有效性,安全性、创新性的药物将成为此次医保谈判的重点。

“对于一些聚焦患者未被满足临床需求、确实有根本性创新、First-in-class的产品,医保谈判可以适当放宽标准,这样可以鼓励国内真正有研发实力的企业聚焦创新研发,提升国内企业创新动力(300152),推动中国医药(600056)从仿制到创新,从制造大国创新大国的转变。”金春林强调。

[1]姜晶, 孙秀威, 朱锦红,等. 肺鳞状细胞癌的遗传学特点及靶向治疗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15, 18(3):172-172.

标签: 创新药物 临床研究 形式审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