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肉类掺假:中国海关主导制定9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
发布时间:2022-11-05 09:00:06 文章来源:新华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资料图片)

上海11月5日电(记者吴宇)以低价肉冒充高价肉的肉类掺假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动物源性食品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由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主导制定的两项最新国际标准,近日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使中国海关主导制定的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国际标准达到9项。

记者从上海海关了解到,这两项国际标准的名称是:《ISO/TS20224-8:2022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8部分:火鸡DNA检测方法》和《ISO/TS20224-9:2022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9部分:鹅DNA检测方法》。研发制定这两项国际标准的意义是,通过实时荧光PCR方法,可检测火鸡和鹅特异DNA片段,从而准确鉴定食品和饲料中相关动物成分的种类,通过技术手段遏制肉类掺假行为,更好保障全球肉类贸易的质量与安全。

标准研发制定主持人、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研究员潘良文表示,现行的动物物种鉴定标准繁多,鉴定方法不统一,影响了相关商品贸易以及执法监管,建立权威且国际通行的检测标准十分必要和迫切。

据介绍,从2014年起,潘良文团队开始研发相关肉类真实性鉴别国际标准。2020年7月,潘良文团队主导完成了食品和饲料中牛、绵羊、山羊、猪、鸡、马和驴7种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并陆续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应用,为维护相关国际贸易正常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两年来,研究团队推动系列标准扩容,又研究完成了火鸡和鹅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建立起相应的国际标准。

潘良文表示,由中国海关专业力量研发的一系列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检测结果不易受到食品加工方式的影响,可以检测经过热处理的肉制品,稳定性、准确度高,让“挂羊头卖狗肉”的非正常贸易无所遁形。

据了解,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TS20224系列国际标准已囊括对牛、绵羊、猪、鸡、山羊、马、驴、火鸡和鹅9种动物源性成分检测,基本覆盖了当前市场消费量较大的畜禽肉种类。由中国海关专业力量研发制定的相关系列国际标准的推出和建立,对保障全球肉类贸易真实性,预防可能的动物疫病传播,推动肉类食品鉴别和打假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国际标准 上海海关 国际标准化组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