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率“掉队”、鲶鱼效应来啦 博时基金、广发基金该有啥反思?
发布时间:2023-09-12 09:58:10 文章来源:一观财经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聚焦 > 正文

深度 独立 穿透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资料图】

作者:业文

编辑:钧杰

风品:闻道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买基金,赚钱者的幸福可以有很多种,赔钱者的不幸却是相似的。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多数基民初衷是稳健增值。一句专业事交给专业人的背后,如何爱惜信任羽毛、不辜负,考验从业机构的专业力、敬业心。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前8月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5.80%、-7.36%。6459只基金中仅1906只为正收益,占比29.52%。

2023年大半赛程结束,不足30%正收益的成绩单难免有些差强人意。一句话总结近两年的基金市场,网红与顶流辈出、各领风骚一阵风。风口呼唤间,投资者如何选出真正靠谱的产品,基金公司如何打造长期稳定回报,仍是一道灵魂考题。

巴菲特曾说过,人们之所以不复制我的做法,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的确,相比大道至简如数家珍,知道与做到之间永远隔着一道鸿沟。

如何填平或者跨越,梳理前8月基金公司成绩榜单,从一些“掉队者”的经验教训中或能找到一些启发。

1

规模跌破万亿、营利双降

博时为何掉队?

浏览前8月的权益类基金公司收益率榜单,前十位中已很难看到传统头部基金公司身影,反倒成了赔钱倒数榜单上的常客。体现专业能力的盈利水平滑坡,更凸显了管理费重要性,长此以往下去何谈稳健发展?

比如博时中证新能源ETF,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1.97%,排名榜单底部位置。拉长维度,这个国内首批获批的老牌基金也似遭遇逆风局,近两年基金规模出现逆跌。

2022年三季度,博时基金管理规模10973.74亿元。2023最新半年报显示,管理规模缩至9495亿元。排名跌至第6,滑出规模榜单的第一梯队。

规模缩水也拖累了业绩。2022年末,博时基金营收53.16亿元,净利17.2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约7.8%、3%。

2023上半年,营收23.46亿元,净利7.55亿元,同比下降约14.64%、13.48%,降速均有加快。

遥想2007年,博时基金管理规模曾排在行业首位。如今此颓态是何原因?

证券从业人士杨柳对首财君表示,近两年基金市场中ETF型基金发展势头迅猛,把握住机会的基金公司业绩往往都有不错表现。去年以来受股票市场低迷影响,基金公司营收净利增速开始放缓,今年下半年经历一轮降费后还将面临新的盈利考验。

作为博时指数型基金经理代表之一,尹浩在管基金业绩同样缺乏亮点。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其在管基金高达19只,均为ETF型基金,但上半年总管理规模仅82.21亿元。规模最大的博时成渝经济圈ETF,上半年为33.54亿元。第二大的是博时创业板ETF为17.09亿元。

创业板等指数型ETF是头部基金吸金的主要工具,博时创业板ETF规模不足主要原因还是产品表现不佳。

天天基金网显示,博时创业板ETF近一年收益率为-18.55%,近二年为-35.02%,近三年为-14.94%,近一年1912同类型基金排名处于1631 ,四分位排名打分均为不佳。

相比之下,Wind数据显示,7月19日,易方达创业板ETF规模首次突破400亿元,达400.89亿元,位列非货ETF规模排名的第5位。

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30日,易方达创业板ETF基金份额增至200.68亿份,规模约为403.66亿元。

目前,易方达、华夏、南方等头部基金公司,均有规模400亿以上头部ETF产品。博时基金规模上处于劣势,难言与头部地位多匹配。

分析师郭兴认为,博时基金指数型基金收益欠佳,博时创业板指数、博时军工主题等板块与行业类指数基金收益率均处同类型尾部。缺乏有影响力的ETF产品,导致博时指数型产品规模很难上一个台阶。

2

百只基金低于清盘线

“一拖多”与换手率陡升

聚焦尹浩在管产品,基金收益率不佳并非单纯个人问题,19只基金跨度较大除了创业板这类指数型ETF,还有电力、家电、新能源、5G、智能消费等细分行业ETF。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所谓术有专攻、业精于专。大幅度跨行业管理,对个人精力将是较大消耗。目前博时基金普遍存在基金经理一拖多情况,优点是能提高整体管理规模,弊端是基金经理精力有限,旗下产品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整体产品回报不高。

此外,一拖多还易出现产品同质化。以博时基金经理曾鹏为例,天天基金网显示,截止9月5日在管基金数18只,管理规模116.27亿元。

博时基金年报显示,2022年曾鹏在管基金前十大重仓股重复率较高,主要集中于亿纬锂能、舍得酒业、立讯精密、贵州茅台、湘电股份等标的。

业内人士指出,基金仓位复制容易,风险管理粘贴却难。一旦基金经理选股出现问题,风险就会叠加、出现连锁反应。

据界面新闻整理,截止6月30日,博时基金还有172只产品低于5000万清盘线,占所有产品(577只)的29%。

6月27日,博时基金发布旗下产品博时研究回报混合面临清盘的提示性公告。此前博时基金已经有5只产品清盘,均为混合型偏股基金,最短的基金存续期还不到4个月。

重量更要重质,产品清盘对基民信心、基金长期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非正常的基金清盘,除降低管理规模和造成管理费损失外,对行业声誉和职业声望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避免基金非正常清盘,还是要从努力提升投资人回报下功夫。

查阅数据发现,上半年博时研究回报混合的换手率放大,从2022年末43.03%,提升451.91%。

天天基金网显示,博时研究回报混合基金经理人为沙炜,截止6月30日管理规模54.28亿元、在管基金16只。

其中,逼近清盘线的基金上半年换手率普遍放大,为避免清盘基金经理调仓较频。如博时远见回报混合A,上半年在管规模5400万元,距离清盘5000万标准仅一步之遥。2022年末换手率165.73%,2023上半年为445.62%。

再如博时研究优享混合,上半年在管规模5300万元,2022年末换手率177.58%,2023上半年为444.49%。

种种努力值得肯定。然还是那句话,基金是长线投资,提升回报率,功夫还是下在平常,赢在前瞻。

然还是那句话,提升回报率,功夫还是下在平常。基金是长线投资,押注式博弈若是失败,只会加剧投资者损失。

3

擅长造星、押注赛道

营利双高增、回报率掉队

肥了自己瘦了基民?

体量更大广发基金,对押注单条赛道更为热衷。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广发基金累计净买入前三位的股票为宁德时代、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上半年十大重仓股中,除了末位的圣邦股份、腾讯控股,前8家均是新能源公司,可见对新能源板块的偏爱。

以第一大重仓股晶澳科技为例,2023半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中,广发基金旗下基金占据5席,已看不见其他公募基金身影。

与博时基金整体多元化投资风格不同,广发基金对热门赛道的偏爱是业内共识。明星基金经理+押注热门赛道,让管理规模一年一个台阶。

2020年,广发基金规模排名第6位,2022年跃至行业第二。

广发基金半年报显示,截止2023年6月30日,合计管理规模12846.5亿元。相比一季度末12956.66亿元小幅下滑,但稳居行业第二。营收43.36亿元,同比增长10.26%;净利12.15亿元,同比增长21.28%。

双高增业绩,着实拿得出手,但对投资者的回报率却是天差地别。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止6月底,广发基金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9.39%,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0.17%,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0.20%。在155家可比基金公司中,这一管理水平排名第144位,妥妥拖了行业后腿。

拉长更长的维度,最近三年广发基金旗下偏股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4.45%,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15.65%。成绩单难以服众,更与自身头部规模不匹配。

业绩、规模双飞的背后,是公司善于批量“造星”,出现了刘格菘、傅友兴、吴兴武、郑澄然、林英睿等一批网红基金经理。

其中最知名的还是刘格菘,2019年管理的三只基金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广发多元新兴,收益率分别高达121.28%、109.52%、105.86%,包揽了当年权益类基金的冠军、亚军、季军。

凭借傲人战绩,刘格菘管理规模快速增长,高峰时期超过800亿元。不过也有异议声音,评价其投资风格比较激进,喜欢重仓集中押注。对了包揽前三,错了满盘皆输。

言语犀利,或有偏颇片面处,但2022年刘格菘的确遭遇了“滑铁卢”:管理基金亏损近180亿。2023上半年新能源板块持续回调,刘格菘在管理基金合计亏损超百亿,一年半时间累计亏损约280亿元。

随之,管理规模从2020年末822亿跌至2023上半年的461亿。三年时间缩水约360亿元,2020年—2022年管理费在32亿左右。

这意味着,近两年高位跟追刘格菘脚步的投资者不乏套牢状态。然让外界意难平的是,即使按照下半年基金下调后最新1.2%管理费计算,广发基金仍可收到超5亿元的管理费。

刘格菘之外,广发基金旗下还有多位明星基金偏爱Allin风格,如主攻医疗板块吴兴武。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止6月30日,吴兴武在管规模141.27亿元,在管基金达12只基金,亏损最大的广发医药健康混合任职回报率为-52.61%。

天天基金网交易数据显示,广发医药健康混合二季度换手率突然放大至210.83%。虽然吴兴武频繁调仓依旧没能改变亏损局面,天天基金网显示该基金近三月来收益率为-10.16%。

再如2018年、2020年成功押注猪肉股与煤炭股的林英睿,2021年开始加仓航空板块。

然进入2023年,林英睿管理的广发多策略混合、广发价值领先混合、广发睿合混合等不同程度重仓航空股的基金业绩普遍不佳,2023年以来收益率为负,在同类排名处于中下游水平。

彼得·林奇曾说过,一些基金的管理人,通常将大部分资金冒险投资于一种行业或一种热门类型的公司,并且取得了成功。然下一个年度,这只基金可能泯然众人。

没有永远的股神。美林时钟效应告诉我们,周期起伏、热点轮动是常态,想要博得好的投资收益率,市场不看名气只看实力。对冲风险、前瞻布局、精准投资策略、乃至运气缺一不可。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带来不菲流量,也可能带来风格、策略等方面的束缚、背负短期收益率的期待压力,往往容易干扰其理性判断,最终高光跌落。

4

新星光环不在 “造星”路子怎么走

前8月基金收益榜单显示,90后广发基金新锐基金经理郑澄然,旗下广发高端制造A以-31.75%的成绩垫底。

广发基金众多顶流基金经理中,郑澄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2021年1月管理的广发兴诚混合募集百亿规模、首日“一天售罄”,强大吸金力使其成为90后一代翘楚。

截至2023年6月30日,广发高端制造A管理规模107.33亿元。2022年,广发高端制造基金A类份额和C类份额合计净利亏损近40亿元。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郑澄然现任基金资产规模为281.56亿,在管基金达14只,任期回报率-18.49%,同类平均回报率-6.77%。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郑澄然任职期内,近三个月、六个月、近一年回报率均为亏损。

细分产品,仅有广发鑫享灵活配置混合A一只基金为正,收益率50.24%。其余基金皆为负,亏损超30%以上的基金达7只,广发兴诚混合C任职回报率亏损最大为-43.04%。

查阅郑澄然在管基金前十大持仓股,持仓风格与刘格菘相似,普遍重仓光伏新能源类股票。

公开资料显示,郑澄然是在2020年5月才出任基金经理,此前一直在广发基金公司担任研究员。2021年任职仅一年,再管基金规模便超300亿。迅速走红也印证了基金圈里的那句话,人一红了,钱就来了。也折射了一些基金公司的盈利逻辑,热衷造星带来规模为王,以此“躺赚”管理费、旱涝保收。

然而,叫好更要叫座,共赢的生意才是良性长久的。一味单边“造星”,能持续多久呢?

证券从业人士李爱芳表示,近两年一些公募基金有量无质,让投资者开始失去耐心与信心。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权威与信任是行业基石,如何提升管理专业性、改善回报的稳健度,显得刻不容缓。

5

写在最后

鲶鱼效应来啦 凭实力吃饭

不变不行了,管理费的下调就是一个信号。

好在,市场也迎来久违暖意。

8月28日,A股市场迎来史上第7次印花税下调。进入9月,在一系列政策提振刺激下,市场信心与活跃度持续恢复。

对于发行遇冷的基金业而言,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能否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甚至逆袭翻盘?

一切实力说话。

作为曾经的业内领头羊,博时基金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品牌优势明显,以多元化投资见长,债券基金规模稳居行业第二,这些竞争优势意味着博时基金不缺反攻抓手,一旦痛定思痛、补齐短板重回第一阵营也未可知。

广发基金的发展模式虽引不小关注与质疑,但不得不承认其业内影响力、市场用户积淀依然强大。如7月广发集轩债券募集期间合计净认购金额达到67.44亿元,是近期新成立基金中规模较大的一只,在新基金发行低迷当下尤显韧性。

上升到行业视角,博时与广发的种种问题,一定程度上同样是基金业的通病。为赚取更多的管理费,市场上大多基金都在做产品销售,做投资顾问者寥寥。

以广发基金为例,2022年旗下基金产品业绩合计亏超815亿元,管理费收入仍达73.57亿元。

与投资顾问费力不讨好相比,赚取稳定的管理费显然更快更省心,基金公司何乐而不为?只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躺赚”前提是让投资者真正获得收益,如果不能共赢这个游戏必然不能循环下去,基金业迫切需要一次鲶鱼效应。

8月26日,证监会官网显示,首批与规模、业绩、持有期挂钩的三大类型浮动费率基金产品已正式获批。

长期来看,基金降费大趋势下,行业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已经裂了一条缝。轻轻松松躺赢、靠名气赚钱的时代正在过去,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凭实力拼稳健回报率吃饭的日子不远了。

与卖产品相比,做业务难度更高。但难而正确的事往往最有价值。只有守住信任羽毛,靠专业性让投资者稳健赚钱,才能迎来长久的繁荣与发展。

弱者抱怨,强者不言,智者改变。

本文为首财原创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