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轻信甲状腺癌 “懒癌” 传言延误治疗,77 岁的泗阳患者吴大爷(化名)被拳头大的肿瘤死死 “卡” 住喉咙,吞咽呼吸皆困难,且对靶向、免疫治疗均耐药,陷入生死困境。近日,得益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 “江大附院”)对口帮扶带来的前沿技术,吴大爷经空间分割放疗技术(SFRT)治疗 3 周后,肿瘤液化坏死,病理检查未检出肿瘤细胞,这场持续三年的抗癌战终于迎来转机。
(资料图)
病情
“靶向药、免疫治疗都试过了,肿瘤还是纹丝不动。” 回忆此前的治疗经历,吴大爷仍心有余悸。2021 年,他被确诊为甲状腺癌,且已出现颈部、锁骨上、纵膈等多处淋巴结转移。因年龄大、病程晚,他失去了手术机会,辗转多家医院尝试多种疗法后,病情仍持续恶化。今年 8 月复诊时,其颈部肿瘤已增至 5.0×6.0×7.5 厘米,严重压迫气管与食管,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危急时刻,带队在泗阳医院开展对口支援的江大附院放疗技术中心主任游涛关注到这一病例。“患者肿瘤体积大、位置关键且对常规治疗耐药,传统放疗‘地毯式轰炸’易损伤喉返神经、气管等周围器官,患者难以耐受。” 游涛介绍,经过综合研判,团队决定采用前沿的 SFRT 技术为其治疗。
影像图
据游涛详解,SFRT 技术打破了传统放疗剂量均匀性要求,通过 “峰谷剂量” 分布构建起 “GPS 精准导航” 系统 —— 在肿瘤内部形成高剂量区与低剂量区交错格局,高剂量区从内部 “爆破” 癌细胞,低剂量区则像 “防护罩” 守护周边正常组织。与传统放疗相比,该技术实现了四大突破:仅针对肿瘤核心精准打击,5 次左右治疗即可完成疗程,3 级以上严重副作用发生率显著降低,短疗程更直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经过 3 周 5 次治疗,吴大爷的颈部肿瘤明显液化坏死,穿刺引流术后的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先进的治疗,现在呼吸、吃饭都顺畅了!” 吴大爷全家难掩喜悦。
临床数据印证了这项技术的优势:中国多中心 2021-2023 年数据显示,SFRT 治疗患者 2 年无进展生存率达 38%,远超常规放疗的 21%;2023 年《Radiotherapy&Oncology》研究表明,其局部控制率从 48% 提升至 7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022 年数据则显示,该技术将 3 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从 18% 降至 6%,对直径超 7 厘米的 T4 期肿瘤,3 年局部控制率从 30% 提升至 55%。
值得关注的是,SFRT 技术的应用场景远不止甲状腺癌。目前该技术已覆盖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中晚期实体瘤,尤其适用于 5 厘米以上大实体瘤、复发且无法再手术的肿瘤,以及免疫耐药的实体瘤患者,为众多难治性肿瘤患者打开生存窗口。
此次 SFRT 技术在泗阳医院的成功落地,是江大附院 “技术带教 + 专家驻点” 帮扶模式的又一成果。通过将前沿放疗技术下沉基层,当地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就能享受高水平诊疗服务,这正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实现 “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目标的生动实践。
“技术帮扶不仅要治好个案,更要留下带不走的诊疗能力。” 游涛表示,接下来江大附院将持续深化对口支援,让 SFRT 等精准放疗技术在基层常态化应用,为更多县域肿瘤患者撑起生命 “防护伞”。
通讯员 孙卉 钱小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姜天圣
校对 朱亚萍
标签: 最新资讯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