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文:基金,10000只了,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2-07-18 08:41:00 文章来源:不在此山中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聚焦 > 正文

基金,10000只了,怎么选?


(相关资料图)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底,公募基金总数量为9872只,资产净值合计26.26万亿元,加上6月份成立及处于发行阶段的基金,目前公募基金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0只大关。

对于基民来说,基金多了,可选面更广是好事,但面对这么多基金,该怎么选择? 

哪个基金更好,其实并不存在标准答案,个人情况不同,适合的基金也不同,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一、认识自己

要选择合适的基金,首先是认识清楚自己,主要含两方面,一是风险承受能力,二是资金的投资期限。

1.风险承受力

风险承受能力,主要看你能经得起多大的净值回撤,即能承受多大损失。

这和一个人的性格、投资经验等因素相关。

有的人跌10%就感觉很难受,而有的人可以接受30%甚至以上的损失,不同的人风险偏好不同。

需要提醒的是,若没经历真实的下跌,很多人可能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

有些人看基金的历史曲线,觉得自己能接受30%的回撤,毕竟后来都涨回来了,但亲身经历和回顾历史不一样,当你真处于长期下跌中,未来还能否涨起来还是跌更多是不确定的。

如果投入的资金较大,可能让他感到焦虑不安,难以承受。

因此,对于投资经验较少,没有经历过大熊市的人,我建议保守一点,选择波动小一点、回撤控制好的基金。

2.资金期限

投入的资金一般是有投资期限的,有的人的钱只想投几个月,有的人是冲着养老来投的,不同类型的基金有着不同期限资金要求。

资金期限的错配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比如,拿着短期的钱去投偏股基金,即便趋势长期向好,但若遇到短期下跌,可能没等到上涨就要被迫割肉出局。

二、认识基金

如果确定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投资期限,该选择什么类型的基金呢?

公募基金投资的主要品种是股票和债券,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而债券是低风险、低收益资产,二者的持仓比例往往就决定了一个基金的风险收益特点。一般来说,股票持仓比例越高,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就越高。

按基金持有股票和债券资产的比例,通常把基金分为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还有一类风险和收益更低、更常见的是货币基金,如余额宝、零钱通等。

我统计了从2012年7月1日到2022年7月1日共10年时间,市场上续存的这4类基金,共831只,用年化收益率代表收益,用年化波动率代表风险,每个不同颜色的点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一只基金,这4类基金10年来实际的风险收益分布是这样的:

左下角低风险低收益,右上角高风险高收益。总体来看,收益越高、风险越大。

基金的风险和收益都是按照货币基金(红)、债券型基金(蓝)和股票型基金(绿)的顺序逐步变大,混合型基金(橙)的风险收益分布很散,覆盖了股票型基金和部分债券型基金的区域。

各类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和年化波动率的中位数如下图:

混合型的风险收益均高于股票型着实有些意外,其他都符合预期。

混合基金是股票和债券混合在一起的基金,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多的基金。

按混合基金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又可进一步分为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偏债混合型以及灵活配置型。

平衡型是指股票和债券比例相当的基金,灵活配置型是指基金经理可以灵活配置股票债券的比例,无法从类型上判断其风险收益特征。

我统计了混合基金中除了灵活配置型之外的三种类型的风险收益情况,虽然偏债混合和平衡混合基金较少,但也能体现出偏债、平衡和偏股基金风险和收益水平逐步升高的规律:

这三种混合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的中位数如下,按偏债、平衡、偏股的顺序风险和收益逐步加大:

三、选合适的基金

结合个人的情况和基金的特性来做出选择,需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按资金期限选择基金

原则上,资金期限越长,可以选风险越高的基金,资金期限越短,选风险越低的基金。

一般来说,1年以内货基为主,2年以债基为主,3年以上可以选择股票占比更高的基金。如果投资者有市场择时能力,期限上可更加灵活。

二是按风险承受力选基金

选择可承受风险的范围内,收益最高的基金类型。

前面把市场上主要基金类型的历史风险和收益都列出来了,可参考看看自己能接受多大波动和回撤,选择可接受范围内的基金类型。

很多人是在市场火热时看到基金过去涨幅进来的,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结果进来就跌懵了。

在一个门槛这么低的市场里,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给普通投资者高回报,承担多少风险享有多少收益才正常,期望获得高收益还不承担相应风险的想法是危险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对市场和自我的认知越来越深入,才可能超越大多数人获得超额的收益,在此之前,不妨更谨慎一点。

That’s all.

本文作者简介:《指数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的作者。如何选基?何时买入?何时卖出?更多基金投资知识、实战技巧、知名基金经理深度分析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不在此山中

标签: 风险收益 混合基金 风险承受能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