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一辆玩具车,骗走300亿!扬言干掉马斯克的男人,把自己送进监
发布时间:2022-10-21 19:33:49 文章来源:金错刀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聚焦 > 正文

文/ 金错刀频道

最近,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简直春风得意。

福布斯发布美国2022年度400强榜单,马斯克身价已经达到了2510亿美元,头一次取代了四年连续“霸榜”的贝佐斯,成为了美国首富。


(相关资料图)

还不是一般的拉开差距,贝佐斯身价1510亿美元,马斯克稳赢。

马斯克得意扬言,特斯拉的市值会超过4万亿美元,而4万亿美元正好是苹果公司与沙特阿美公司市值的总和。

但曾经喊着干掉特斯拉的车企们,不约而同开始了比惨大赛。

国内的小鹏汽车,半年血亏44亿,股价到了至暗时刻;难兄难弟理想汽车,被用户投诉,高管套现,三个月市值跌没了一半。

但谁是真正的惨王?

美国新能源卡车公司Nikola创始人——特雷弗·米尔顿。

最近,这位大兄弟坐实了三项欺诈罪,被判最高20年监禁,曾经340亿市值的公司还剩13亿,米尔顿本人也被董事会赶出公司,扫地出门。

但这个公司一点也不冤。

他靠着一辆道具车,忽悠了整个美国。

一个狂人:

“很少有人能够超过马斯克,但我可以!”

在盯上造车之前,米尔顿已经在不同领域总结出一套《忽悠宝典》 。

24岁时,米尔顿卖掉自己第一家公司,做的是安防监控系统。

买家砸了30万美元,结果发现订单是假的、员工也没有资质,自己吃了哑巴亏。

他的行事风格也非常张扬,创业套路基本靠吹牛皮。

比如在2012年,他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他在股东信中向投资者画饼,称自己的这家公司在两年内,将会成为ebay最大的竞争对手。

2015年,米尔顿在地下室创立了Nikola。

马斯克一手缔造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名字源自于著名科学家特斯拉,这位神奇的科学家,一生中有无数发明,包括交流电、X光、收音机、雷达、霓虹灯管等等。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的全名是尼古拉·特斯拉。

于是,从起名到公司规划,这位大兄弟出处打起了特斯拉的主意。

马斯克的公司不是叫“ 特斯拉 ”吗,那我就叫“ 尼古拉 ”。

你特斯拉主打锂离子电池动力,我这个尼古拉主打氢燃料电池动力。

特斯拉卖轿车,尼古拉就卖重型卡车。

最后干脆直接给自己定位成“卡车界的特斯拉”,米尔顿公开表示,这个世界很少有人超越马斯克,“我是其中之一”。

眼看着造势成功,米尔顿打起了情怀牌。

他对Nikola的核心愿景是成为氢动力驱动的重型卡车制造商,这些卡车将出租给寻求减少车队碳排放的运输公司。

2016年,成立两年的Nikola开了发布会,现场展示氢燃料电池卡车Nikola One。

米尔顿反复强调:一次加氢能跑近2000公里,这部卡车将拥有6个马达,驾驶室内配有高科技触摸屏,全景挡风玻璃、2张豪华大床以及42英寸电视。

一旦测试完成,一名司机就可以管理一个卡车车队。

比国内PPT造车的公司更高明的是,Nikola还放出了这辆卡车的“上路”视频。

在一切光环的加持下,Nikola在3年时间内完成了4轮融资。

甚至从美国火到了全球,中国媒体也被忽悠进去,大赞“逆天”,从北京到上海一路不用充电。

成立四年之后,Nikola已经公布了五种车型:

包括私人水上摩托、全地形车和一款名为Tre的纯电动半挂车。

Nikola以 120 亿美元的估值成功借壳上市,在上市的第一周,市值就超过 340 亿美元,毛头小子干掉了百年车企福特汽车。

米尔顿也身价暴涨,成功晋升到全球富豪榜第 188 位。

别忘了,这时尼古拉还没有卖出过一辆车。

也就是说,米尔顿单凭几页PPT,10名员工,改装了几辆卡车,就拿了千万的合同。

一场骗局:

一台道具车,骗来2400亿

暴涨的股价,迟迟难产的车型,引起了外界的怀疑。

抽丝剥茧之后,大家发现尼古拉这家公司,造假的艺术已经登峰造极。

从发布会,到视频,再到承诺的加氢站,全都是精心策划的骗局。

谜团1:没研究出来电池,车是如何启动的?

很多员工加入Nikola之后,才知道米尔顿推出Nikola One的时候,这车既没有天然气动力涡轮机,也没有燃料电池。

彭博社找到了一位参与过发布会的Nikola工程师。

这位叫辛普森的小伙表示,当时他的工作,就是蹿到舞台上,给Nikola One插上外接电源,点亮车灯和中控屏。

也就是说,这台车无法自行供电。

谜团2:既然连车灯都不亮,后来是怎么上路的?

很简单,靠重力。

当初大笔资金撒向尼古拉都是看到了上路的视频,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能成功上路,就意味着解决了最难的动力问题。

真相是,尼古拉是把“尼古拉1号”卡车拖到了一个山坡上,让它自己沿着山间道路滑行下来。

再故意倾斜摄像机的角度,使得卡车看起来是依靠自身的动力行驶,但实际上是自己从山上滚下来的。

最有意思的是,米尔顿随后就发表了声明,“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说,它就是自己滑下来的。

不装了,我摊牌了。

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指控尼古拉的卡车不仅根本不能自动驾驶,电池要靠“外包”,就连外观设计,可能也是买的别人的。

谜团3:西半球最大的加氢站,原地消失了?

2019年12月,尼古拉表示,公司在美国的凤凰城总部拥有了西半球最大的加氢站,每天能够生产1000公斤以上氢燃料。

然而尼古拉的电池竞争对手表示,从未看见过尼古拉的加氢站,并质疑尼古拉为何能够做到将氢气的生产成本降到比同行低近80%的水平。

尼古拉再一次展现了他的坦诚,承认加氢站并未建成。

这时的米尔顿,除了列举出公司的一些重要技术人员来自不同的知名国际氢燃料行业组织外,从未对其氢燃料技术有更具体的说明。

前后相互打脸,米尔顿就差把“我就是来圈钱的”写在脸上了。

一个风口:

被马斯克骂愚蠢,为何却让无数人心动?

其实对于氢燃料电池车,很多大佬并不认可这种动力方式。

2015年,马斯克在底特律车展上开炮,“我认为氢燃料电池是极其愚蠢!”

一直到去年,马斯克又炮轰燃料电池是智商税,Fuel Cells(燃料电池)=Fool Sells(愚蠢的交易)。

且不说马斯克说的是真是假,米尔顿一辆车没造出来,为何就让无数人心动?

答案是,米尔顿并不是单纯的卖车,而是画下了一张“氢能卡车全产业链条”的大饼。

米尔顿本人还放出豪言:“自从尼古拉推出第一辆氢能源半挂卡车,世界都在支持氢能源,追随我们的方向。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真正改变世界的企业。”

甚至氢能源改变世界的方法论,米尔顿都想好了。

先公布了遍布全美的700座加氢站建设计划,并声称将氢气的生产成本降低81.25%,从每千克16美元降低到3美元。

一规划就规划到了2022年,也就是把自己送进监狱的这一年。

甚至为了吸引企业客户放弃柴油重卡,米尔顿还为尼古拉设计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捆绑租赁”。

简而言之,就是造车不为卖车而是租车,而且从车辆、服务、到维护和燃料成本都可以租。

对于有大量运货需求的大企业来说,重卡一次性购买成本压力巨大,大大降低了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

以上这些综合到一起,Nikola给外界报出一个惊人数字:

氢能重卡的总拥有成本降至每英里0.95美元,比传统柴油重卡还低。

也正是这份商业计划书,让尼古拉在2018年底就收获了14000辆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盲订订单,总价值超过100亿美金。

风口之下,卖车交付太难,卖概念不用交付,就能搞定大笔投资。

造车宗师庞青年,也是打出了氢能源的概念,买了“加水就能跑1000公里”的水氢燃料车,就拥有了颠覆燃油车的机会。

所以,不仅圈钱50亿,甚至把各地政府耍的团团转。

青年汽车随后宣布破产,造车宗师庞青年先后共有20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最终加水就能跑的闹剧仓皇收场。

结 语:

复盘尼古拉造车始末,其实自一开始就有一丝欺骗的意味。

Nikola在2020年到2021年两年内,净亏损额总计超过10亿美元。

这时候, 米尔顿不仅不着急,反而套现了2.84亿美元,购买私人小岛和飞机。

两年前,特斯拉汽车公司被尼古拉汽车公司起诉,后者指控特斯拉的电动半挂卡车抄袭其设计,侵犯了专利,并向特斯拉索赔20亿美元。

对此,特斯拉却淡定回应:“这样的诉讼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尼古拉特斯拉本人估计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字被一分为二,但命运却天差地别。

作为创始人,两人都是“疯子般的天才”。

一个成了美国最富有的男人,另一个未来将在监狱度日。

面对风口,比能力更重要的,是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篇作者 | 张一弛

标签: 氢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 竞争对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