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看点】区域性银行业绩释放能力强
发布时间:2022-11-01 17:38:57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聚焦 > 正文

从已公布的区域性银行三季报情况来看,业绩普遍延续中高速增长、资产质量普遍延续改善态势,受益于较强的区域经济活力,具有业绩释放的诉求和能力。除了占据信贷投放与资产质量优势,这些银行均具备较强区域经济基础,预计未来业绩依然领先同业。

本刊特约作者 文颐/文

10月16日,五大行发布服务实体经济公告。据公告内容,前三季度,五大行信贷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质量延续二季度稳中向好的态势。


(资料图)

五大行信贷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除农业银行外,其余四家银行均披露三季末贷款余额变动数据,披露数据较年初均增加10.5%-11.7%。农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表明五大行承担起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责,加大信贷投放,对三季度营收端增长起到支撑作用。

在信贷规模实现高增的基础上,资产质量延续二季度稳中向好的态势。除中国银行外,其余四家银行均对资产质量进行相关说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表示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农业银行表明“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交通银行表示“截至9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较6月末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从五大行发布的相关公告显示出其经营状况稳健向好来看,预计国有大行三季度业绩将延续二季度稳中向好的态势。截至10月16日,A股共有5家上市银行发布业绩快报,分别为常熟银行、成都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厦门银行。

从营业收入方面来看,苏农银行和杭州银行营收增速分别环比上升0.34%和0.16%,其余3家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其中,常熟银行营收增速环比略微下滑0.24%,厦门银行和成都银行营收增速环比下滑2.76%和0.95%。整体来看,区域位置占优的城农商行营收增速仍较为平稳。

在净利润增速方面,除苏农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小幅下降2.27%外,其余4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出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常熟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上升5.28%至25.24%,为2018年以来最高的利润增速。预计资产质量环比改善为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提升的原因。

在资产质量方面,5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多个季度持续下降,且维持低于1%的水平,位于上市银行前列。此外,4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上行,资产质量好转态势明显。

从最早发布的5家上市城商行的业绩快报来看,拥有区域经济优势赋能的城商行、农商行仍然表现出一定的高成长性,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持续好转。

受益于区域经济活力

10月13 日以来,除了上述5家上市银行发布三季度业绩快报外,江苏银行也披露了业绩预增公告。从6家上市银行发布的三季报业绩相关信息来看,整体延续了上半年优异表现,且从地域分布来看,上述银行主要为江浙、成渝等优质区域的城商行、农商行。

根据成都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厦门银行5家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在银行体系“资产荒”压力仍存、息差持续承压的背景下,这些银行三季度仍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优异表现,多数银行营收增速仅小幅下行,杭州银行、苏农银行不降反升;盈利增速整体维持高增长。这充分反映出深耕优质区域的中小银行,受益于较强的区域经济活力,具有业绩释放的诉求和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营收与盈利增速延续较强增长势头。在营收增速上,杭州银行、苏农银行季环比分别提升0.2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成都银行、厦门银行、常熟银行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而有所下降,降幅在0.2-2.8个百分点之间,但仍稳定在15%以上的高位;在盈利增速上,整体呈现季环比提升(仅苏农银行微降0.27个百分点),常熟银行季环比提升5.3个百分点、厦门银行季环比提升3.9个百分点,增幅最为明显。

此外,根据江苏银行披露的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盈利增速居于30%-32%的高位。结合部分银行披露的细项数据,初步预估净利息收入整体保持较好韧性,非息收入亦录得不错表现,信用成本大体维持稳定,对盈利增速形成有力支撑。

第二,扩表速度大体平稳,信贷增速略有放缓,仍处在相对高位。5家银行维持一定的扩表强度,总资产增速中枢在15%-20%左右,从环比变化来看,苏农银行、成都银行季环比分别提升0.2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杭州银行、厦门银行、常熟银行季环比小幅放缓,降幅在0.6-1.6个百分点之间;从信贷投放来看,除成都银行未披露以外,其余银行增速有所下行,降幅在1.9-7个百分点之间。

现阶段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居民加杠杆意愿偏弱,信贷扩张更多依赖于政府及准政府类投资,政策性银行及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叠加部分样本银行上半年贷款投放节奏较快、投放进度前移,对信贷增速形成一定的拖累。但是从绝对水平看,信贷投放仍维持较大强度,同比增速分布于12.5%-20.3%之间。

第三,资产质量稳中向好,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率较二季度末均有所改善,降幅位于1BP-4BP之间;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均处于1%以下的较低水平,杭州银行为0.77%、常熟银行为0.78%,更是持续在0.8%以下低位运行;从拨备水平来看,除成都银行未披露以外,其余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季环比提升,其中厦门银行提升20.9个百分点,增幅超20个百分点;常熟银行拨备覆盖率为542%、杭州银行为583.7%、苏农银行为437.2%,在行业中也处于较高水平,凸显较强的整体风险抵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银行大股东再度增持,彰显大股东对于银行未来的发展信心。10月20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江苏交控及其全资子公司云杉资本于2022年8月26日至10月19日期间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其中,江苏交控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增持0.34亿股,占总股本的0.33%;云杉资本以自有资金增持0.7亿股,占总股本的0.68%。交易完成后,江苏交控及云杉资本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从12.08%增至13.05%,增持变动比例0.97%,江苏交控由第四大股东变为第三大股东。增持通过可转债转股及二级市场交易进行,一方面有助于南京银行减轻资本补充压力,进一步拓宽未来增长空间,同时也彰显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信心。

2021年以来,南京银行各类股东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8.4亿股,金额在82亿元左右,居上市银行首位。增持主要通过可转债转股和二级市场交易进行,其中通过可转债换股增持3.3亿股,以自有资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5.1亿股。伴随着大股东频繁增持,叠加基本面持续优异表现,南京银行股价持续领跑行业,2021年至今累计上涨41.4%,仅次于成都银行的72.5%和江苏银行的50.5%。

往后看,考虑到9月1日南京银行公告称南京高科、紫金投资未来12个月内有继续增持意向,同时银行网点扩张计划有序推进、苏宁消金收购事项落地也有助于南京银行C端业务突破区域、资本布局等方面的限制,公司基本面有望持续保持优异表现,后续股价仍具备较强上涨动能。

盈利增速持续分化

随着上市银行进入三季报集中披露期,经营业绩或呈现扩表动能仍强、息差小幅下行、盈利增速稳定。

从“数量”来看,“8·22”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召开后,稳信贷力度加大,三季度信贷投放总量稳定,信贷结构随中长期贷款占比提升有所优化。预计上市银行信贷增速维持在11.2%,但机构分化、区域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大型银行发挥信贷“头雁”作用;优质区域地方法人银行信贷高景气高于行业。

从“定价”来看,供需矛盾叠加8月份LPR报价下调影响,三季度新发放贷款定价进一步下行,但随着三季度银行负债成本管控举措出台,有助于缓释净息差(NIM)收窄的压力,预估息差三季度收窄2BP左右,息差下行幅度季环比有所收窄。

从“风险”来看,预计三季度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健,信用成本大体稳定。截至8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8%,较二季度末提升3BP,同比下降10BP。随着宏观经济有所下行,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部分弱资质主体当前进入风险释放期,但随着“稳增长、保交楼”政策的逐渐发力,避免了三季度风险的集中释放。

根据初步测算,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3.5%左右,盈利增速有望维持7.5%左右,与中报基本持平。整体来看,净利息收入具有较好支撑,非息收入或受上年同期高基数拖累,上市银行三季度营收增速比中期料下降1-2个百分点。考虑到上市银行整体存量包袱较轻、拨备有较大缓释空间,同时部分银行具有较强的资本补充意愿,上市银行三季度盈利增速具备有力支撑,优质区域城商行、农商行业绩确定性相对更强。

“基建+地产”共振有助于稳定银行板块的表现。四季度以来,政府投资进一步加码,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制造业贷款考核要 求等为代表的政策工具持续推动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加速发力。同时,随着9月底房地产供给侧和需求侧支持政策进一步加码,“保交楼”资金到位后有望加速施工进程,建安和竣工数据有望在四季度有所体现,进而拉动地产后周期景气度提升,“基建+地产”共振有助于稳定银行板块的表现。

具体到投资标的,建议继续把握两条主线:一是经营基本面优质,估值性价比较高的银行,看好头部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及稳定性。二是深耕江浙经济发达地区,且有业绩释放诉求和能力的银行。10月13日以来,常熟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等银行已相继披露业绩快报,整体业绩依旧延续上半年的优异表现,受益于区域经济活力较强,具有业绩释放诉求和能力,四季度经营基本面确定性相对较强。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盈利增速持续分化的趋势,根据浙商证券的预计,2022年三季报上市银行盈利增速继续分化,优质城商行、农商行业绩有望保持高增长,全国性银行营收边际承压。

从行业前瞻来看,预计2022年一至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基本平稳,主要考虑2022年下半年经济呈现弱修复特征,信贷增长和资产质量稳定。预计一至三季度营收增速环比略降,基数效应导致息差对营收增速的拖累加大,而其他非息收入的贡献边际下滑。

从分类判断来看,预计2022年一至三季度银行间业绩表现分化,优质城商行、农商行营收、盈利有望保持高增长。预计一至三季度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较中报的变化幅度分别为持平、0.3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至6%、8.9%、15.8%、13.9%,预计营收增速较中报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3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至4.9%、2.4%、9.8%、4.1%。

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条件:部分中小银行如江浙区域的优质城商行、农商行,充分受益于经营区位强劲的经济增长韧性、信贷需求,同时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下半年投放以收益较高的零售和小微贷款为主,贷款结构的调整有望支撑息差企稳乃至回升,营收、利润增速有望保持高增。此外,预计股份行2022年一至三季度利润增速修复较弱,主要受疫情多点散发、地产销售依然承压等因素影响。10月以来疫情反复,后续需重点关注各地疫情、消费需求、地产销售和房企风险的变化。

从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模:各类银行资产增速分化明显。从银保监会提供的高频数据来看,8月末,商业银行规模同比增速较6月末提升0.2个百分点至10.8%,8月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同比增速较6月末分别变动1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至12.8%、7%、9.9%、10.6%,国有行资产规模扩张动能最强。展望未来,随着房贷利率下限放宽、政策性工具落地等刺激政策效果显现,中小银行资产投放动能有望修复。

二是息差:预计三季度单季息差环比二季度下降1BP,四季度息差有望边际企稳。受益于存款成本改善和零售小微投放发力,2022年下半年息差降幅较上半年有望收窄。

三是非息:首先是中收:预计三季度中收增速环比小幅修复,主要基于2021年三季度中收基数低以及消费回暖带动信用卡业务修复。2022年一至三季度累计新发基金规模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升6个百分点至-52%,但同比仍然大幅下滑,预计理财及代销业务中收依然承压。展望未来,预计中收对营收的贡献仍然有限,重点关注疫情变化、消费恢复以及资本市场变动情况。其次是投资:预计三季度非息增速环比下滑,根据浙商证券总量团队观点,下半年债券市场延续震荡的行情,预计2022年全年其他非息收入对盈利的贡献较2021年下降。同时考虑到各家银行投资能力存在差异,预计各家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出现分化。

四是减值:预计三季度、四季度不良压力边际缓解,资产质量有望企稳。银行资产质量主要压力点边际缓解,具体来看:在零售方面,消费回暖经济修复,零售资产质量预计稳定;在地产方面,地产放松政策加码,多地设立地产纾困基金,预计地产不良暴露速度趋缓。同时,近几年银行不良持续出清,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较一季度末下降2BP至1.67%,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一季度末上升4个百分点至204%,拨备水平处于历史高位,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总体来看,地产悲观预期已经纳入估值,建议用优质银行股置换现金仓位。从估值角度看,银行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于地产的悲观预期已经纳入银行股估值当中。从策略角度看,在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低估值、低波动率的银行股成为好的选择。从基本面角度看,稳增长持续发力,地产政策持续优化,预计经济将继续呈现弱修复态势。

优质城商行、农商行仍被外资增持

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银行股外资持股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虽然整体上外资加速减持银行股,但优质城商行、农商行仍被增持。

9月15日至10月21日,外资再次开始减持银行股,且幅度较大,持股比例由1.78%降至1.6%,下降0.18个百分点,比例变动在31个申万行业中排26位,减持幅度仅低于家电、食品饮料、建材、商贸零售和非银五个行业。10月17-24日,外资减持加速,持股比例由1.67%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6%。

在本轮减持中,仍获外资增持的银行有13家,其中,贵阳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厦门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在此前一周仍被外资持续增持。结合近期趋势看,外资增持集中于优质城商行、农商行,如苏州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贵阳银行、江阴银行和渝农银行等,此外,外资对股份行中信银行和大行的中国银行增持也相对积极。

银行和上证50下跌反映市场对经济衰退的预期加深,并不断在估值上有所反应,而对稳增长、稳地产政策预期趋于钝化。但四季度政策实际力度大,当效用显现时,在悲观预期的演绎下,或带来更大的修复机会。从陆股通外资行为来看,即使在这样的宏观预期下,相对优质、基本面改善的银行仍然获得投资者增持。

9月中旬以来,部分优质城商行、农商行仍获外资持续增持。9月中旬以来,仍有13家银行获外资增持,包括苏州银行、常熟银行、江苏银行、江阴银行、贵阳银行、渝农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沪农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其中,在近期市场减持加速趋势中,仍获增持的包括贵阳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厦门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整体来看,外资增持集中在优质城商行、农商行,包括江浙区的苏州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及中部地区的成都银行、贵阳银行,农商行则包括江阴银行和渝农银行,还有股份行的中信银行、大行的中国银行。

从国有大行来看,外资仅小幅增持中国银行。9月中旬以来,外资对中国银行小幅增持,工商银行持股走平,对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小幅减持,对邮储银行减持幅度较大。年初至今,外资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整体增持,断贷事件导致外资大幅减持银行股后,8月外资重新增持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至10月中旬;对建设银行持续减持;对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上半年持续增持,三季度以来减持幅度较大。

从股份行来看,外资整体减持幅度较大,持续增持中信银行、浙商银行。9月中旬以来,大部分股份行遭外资持续减持,仅增持浙商银行、中信银行,近期仅中信银行仍获外资增持。其中,外资持股比例较高的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减持幅度较大,减持比例分别为1.14%、0.37%、0.25%,减持幅度居于银行股前列。2022年以来,外资主要增持股份行为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主要是估值偏低、风险定价充分或基本面改善的品种。

外资对城商行态度出现分化,增持苏州银行、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9月中旬以来,外资增持苏州银行、江苏银行、贵阳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减持主要是南京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长沙银行、杭州银行。年初以来,外资对城商行整体增持。其中,外资持续平稳增持苏州银行、厦门银行、贵阳银行,且下半年加速;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虽然期间有减持操作,但外资全年积极增持趋势明确,且近期仍在延续。

9月中旬以来,农商行增持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渝农银行、沪农银行,近期全部减持。9月中旬以来,外资增持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渝农银行和沪农银行,对张家港行、青农银行减持较多,减持幅度均在0.3个百分点以上。8 月以来,外资对江阴银行、渝农银行增持趋势持续,近期农商整体均为减持。

2022年以来,社融、市场利率水平、房地产等关键因素反复出现改善后再次走弱的震荡局面,银行板块市场表现低迷,具有估值溢价的标杆行市场表现更弱。7月以来关键指标的弱势表现下(7月社融再现小月更小;8月短端利率再次刷新年内新低,逼近2020年 3月时的阶段性低点;7月中下旬以来,房地产销售在短暂改善后再度明显回落),银行指数于8月初再次刷新年内新低。近期,估值较高的银行快速下行再次带动银行指数走向新低。

近期估值较高银行的明显回落更多反映市场整体情绪,从银行基本面而言,多个因素依然指向边际改善:稳地产防风险政策不断加码(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再度宽松、开发商融资边际改善、保交楼支持资金取得实质性进展);银行存款利率继4月后再度普遍下降;8-9月社融连续两月改善。

基于此,我们对银行板块四季度展望偏积极,建议重点关注逻辑顺畅的江浙地区城商行、农商行(本地实体经济信贷增长强劲且政策支持力度大,规模增长明显快于同行;面临的房地产行业风险相对较小;区域经济发达,资产质量优异,不良率与拨备覆盖率延续改善态势)。至于标杆银行,其基本面无忧,在当前估值水平明显回落的情况下,已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中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总体来看,区域性银行业绩普遍延续中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位于19%-32%),资产质量普遍延续改善态势(不良率<1%且环比继续改善,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这些银行均具备较强区域经济基础,良好业绩表现是信贷投放与资产质量优势的体现。在占据信贷投放与资产质量优势的基础上,预计经济发达地区银行三季度业绩依然领先同业。

标签: 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 成都银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