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讯息:智能制造给保交货吃下“定心丸”
发布时间:2023-02-02 19:09:11 文章来源:振华重工官微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春节前夕,振华重装2号基地的智能制造车间依旧热火朝天。近200名员工分布于车间各处,20台智能机器人的运转声此起彼伏,为黄茅海项目在2023年5月份前完成厂内制造任务保驾护航。

黄茅海项目作为广东省“十三五”重大工程,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的首条规划建设的跨海通道,也是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通道工程。经过前期数次磋商谈判,黄茅海跨海通道G1合同段花落振华。公司中标,除了本身丰富的钢桥生产制造经验外,位于2号基地的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项目接洽时,黄茅海项目就明确要求,整个项目生产工序都要实现智能化生产。这一要求劝退了不少竞争对手。智能制造车间的投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另外,期间对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相当庞大。得益于四年前就开始布局智能制造车间,公司在答应黄茅海项目业主提出的要求时显得举重若轻。

从钢板自动化切割机器人,到板单元自动装配机器人,从可移动自动焊接机器人,到智能涂装机器人……自2018年至今,振华重装2号基地智能制造车间在不断升级中初具规模。

“智能制造的优势太多了!”黄茅海项目副经理张飞表示,项目从设计环节就与智能制造紧密结合。常规项目生产的图纸多为二维图纸,解析难度大,耗费人力也多,转换为生产任务时难免出现失误或者精度不准确的情况。黄茅海项目则运用BIM技术生成三维图纸,不仅直观、准确,图纸的解析也更加高效,还可以与智能制造设备实现无障碍衔接。特别是面对造型复杂的构建时,三维图纸与智能制造设备双管齐下,有着传统图纸和生产制造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以项目中的钢锚梁为例。钢锚梁是整桥的重要受力点,长约3米,高约1.5米,每个钢锚梁上有4个拉锁,每个拉锁的角度各不相同,梁段两侧是一块钢板,与梁段呈垂直角度分布,钢板上有着密密麻麻的螺栓孔,因此,建模工作极其复杂。为此,项目团队通过全站仪给钢锚梁定好每一个点,测绘出每一个三维角度,把多维度、多角度的构件转换成三维图纸,成功将构件的精度控制在一毫米之内。

然而,优点颇多的智能制造之路,在初期也经历了一番波折。张飞坦言:“我们智能制造这一块的员工,大多是从传统行业走出来的。与传统产业工人相比,智能制造的要求对他们的冲击还是挺大的,很多人都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

焊接工人陈本金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焊接老手,老陈自认为没有什么焊接作业可以难倒他。然而,在接受智能制造设备操作培训课时,他还是傻眼了:先不提这一步步的操作流程看得人头昏眼花,怎么这么大个钢铁家伙就能把自己干了这么多年的手艺活儿给取代了?想到这里,老陈的心里难免有些疙瘩,对智能制造设备的学习并不上心。跟他一样想法的老焊工不在少数,因此,智能制造设备的培训在初期推进得很艰难。

为了扭转大家的思维,张飞等项目管理人员逐个劝说,将一些快速上手的工人作为正面教材,希望大家能够尽快认识到智能制造的优势所在。然而,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张飞看到项目堆放着的U肋顶板,想到一个主意。他找到老陈等一批老焊工,以请教如何焊接这批U肋顶板的名义,将他们聚集到这片顶板旁。

黄茅海项目的U肋顶板空间小,内部高度不足25厘米,正常的人连脑袋都伸不进去。这种狭小空间内,人力根本无法进行焊接,必须要由机器来完成。大伙儿围着顶板,想着张飞问的焊接问题,不得不承认,单凭自己手工焊接的本事,这活儿没法完成。

事实摆在眼前,老焊工们陆续放下偏见,开始学习智能制造设备的操作。事实证明,有着精湛的焊接技术打底,老陈操作起智能制造设备来又快又好。“多学门技术,原来的焊接手艺还没落下,多好!”老陈高兴之余,也感慨着人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目前,黄茅海项目所在的智能制造车间一天能够下线约200吨的钢板,智能涂装生产线更是比传统涂装作业效率提高了40%以上。纵观2022年整年,尽管受到疫情到货延期的影响,项目一度开不了工,好在项目组充分调动生产资源,全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进度,顺利赶上生产进度,并成功获得业主举办的钢结构生产进度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8年至今,振华重装智能制造车间的设备和专业操作工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变化,在黄茅海项目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智能制造车间与设备操作人员再一次完成了“从有到精”的转换。

“虽然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但就目前智能制造车间的生产情况来看,今年5月份,咱们肯定把场内制造的任务完成,给业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对于目前的生产进度,张飞信心满满。

文:杨嵘/振华重装

图:振华重装

标签: 制造设备 生产进度 生产制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