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西高院院长傅信平:人工智能可为法官提供精准类案参考|全球观天下
发布时间:2023-03-07 11:10:30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两会●高见


(资料图)

近年来,“智慧法院”已成为江西法院系统的一张“名片”。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诉服中心设立“收转发e中心”,可实现快速立案、跨域立案等功能,智慧法院“江西模式”在全国1000余家法院推广,成为法院系统改革创新的标志。

全国“两会”之际,南都记者对话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傅信平,他介绍,借助上述智慧法院江西模式,群众获得了现代化诉讼服务,法官办案和法院管理也实现减负赋能。

谈及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器ChatGPT”的司法应用前景,傅信平称,在司法审判领域,虽然目前ChatGPT还有技术局限性和风险方面的问题,但是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参与司法审判的一些辅助环节,可以大大降低搜集分析信息上的成本,提升信息分析与加工的精确性,更加客观地总结归纳,在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谈智慧法院建设

人工智能可为法官提供更精准的类案参考

南都:为破解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诉讼服务标准化的难题,江西高院在全省法院诉服中心设立“收转发e中心”,构建了统一诉讼材料收转发中心,“e中心”都有哪些功能?如何便利公众诉讼?

傅信平:“收转发e中心”为群众提供了优质、多元、一站式、全方位的司法服务。“e中心”具有快速立案功能。登录江西法院审判综合服务平台、“江西高院微法院”小程序,根据系统引导便可立案,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司法目标。同时,“e中心”还有具有跨域立案功能。当事人可就近选择任何一家法院办理线下诉讼服务事宜,变当事人奔波为法院跨层级跨区域协作,实现了诉讼材料在江西全境的通收通转通发。

此外,“e中心”还具有材料收转功能和电子送达功能。江西法院收转发e中心形成了覆盖全省118家法院的线上线下(300959)一体的服务网络,不仅为人民群众供给现代化诉讼服务,更为法官办案和法院管理减负赋能,充分体现了服务法官和服务当事人的双重价值取向。

南都:在建设智慧法院上,江西法院取得了哪些经验?

傅信平:江西法院在充分梳理和总结法院全面推行网上办案的经验基础上,启动了以“收转发e中心”为枢纽的江西智慧法院“e系列”应用体系建设,通过打造一体化诉讼服务体系、智能化业务支撑体系、“e系列”体系等,逐步形成完善智慧法院应用体系。随着2022年“档案e管理”全面推广应用,全省法院实现了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形成“e系列”体系的收官闭环。

“收转发e中心”平台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评价和周强院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定为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的集中模式并发文向全国推广。首创全省法院集约送达中心和“审送分离”送达工作模式,该创新模式入选《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审判e管理”平台入选首届“人民法院改革创新奖”。

南都:我们关注到,智慧法院“江西模式”在全国1000余家法院推广,这一模式在提升审判效率方面,效果如何?

傅信平:2022年,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15.8万次,使用电子签章完成盖章的案件文书188.6万份,无纸化案件覆盖率达85.24%,送达成功文书378.2万份,送达成功率78.74%,节省费用6000余万元。审判案件结案率97.98%,全国排名第二,执行案件结案率99.47%,全国排名第一。

南都:近日,人工智能文本生成器ChatGPT使用备受关注,有观点认为,ChatGPT用于法官审判值得推广,可以为审判提供参考,同时减少司法腐败,您对此怎么看?

傅信平: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更加有“意识性”和“创造性”,应用前景广泛。在司法审判领域,虽然目前ChatGPT还有技术局限性和风险方面的问题,但是类似ChatGPT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参与司法审判的一些辅助环节,可以大大降低搜集分析信息上的成本,提升信息分析与加工的精确性,更加客观地总结归纳。例如为法官提供更加精准的类案参考,庭审归纳总结、量刑规范、辅助生成裁判信息、裁判尺度偏离预警等场景应用,这些场景的应用势必会在审判工作减负赋能,为审判管理提供抓手,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谈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

助2100余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南都:守信者时时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已成为社会共识,我们关注到,江西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推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这一机制的初衷是什么?

傅信平:众所周知,一旦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遭遇“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尴尬境遇。在执行工作实践中,有一部分被执行人虽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但不存在抗拒或规避执行等重大失信行为。由于被纳入失信名单导致被执行人处处受限,反而影响了案件的执行进展,如果对认识错误主动纠正失信的被执行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更有利于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倡导守信激励良好风尚,也能更好地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南都:这一机制是如何帮助企业化解危机的?

傅信平:近年来,江西高院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由过去的惩戒为主变为惩戒与激励并重,率先从省级层面建立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激励机制,严格法定条件和程序,规范化、精准化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对有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向人民法院作出信用承诺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给予其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暂不发布其失信信息。对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信用修复,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可将其名单信息从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删除,并解除与提高履行能力相关的限制性措施。

南都:在“信用修复”期内,如何促使企业及时履行法定义务?如何防止企业利用信用修复机制逃避执行和惩戒?

傅信平: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江西法院积极引导失信主体向善守信,对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被执行人及时予以正向激励,越来越多地被执行人选择主动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

我们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张贴公告、新闻宣传等形式,对认识错误主动纠正失信的被执行人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促进被执行人自觉履行。同时,对被执行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符合条件的及时作出暂停适用信用惩戒决定,不符合条件的作出驳回申请书面决定并告知被执行人,六个月内被执行人不得再次提出申请。此外,在信用修复期间,一旦发现被执行人存在规避、妨碍、抗拒执行的,立即恢复对其信用惩戒,并视其情节依法处以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南都: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以后,取得了哪些经验?

傅信平: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实施以后,江西法院适用信用承诺和修复机制案例2800余件,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帮助2100余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经验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江西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谈规范刑罚执行

11万余件“减假暂”案件均公开裁判文书

南都:近年来,“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现象备受社会关注,与这些现象相关的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请问江西法院在规范减假暂执行方面有何举措?

傅信平:近年来,江西法院每年办理减刑、假释案件1.4万件左右,江西高院副院长、庭长带头主审并开庭审理重大涉黑罪犯减刑案件,探索实质化审理工作规程,对监狱报请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2名重大金融犯罪罪犯裁定不予减刑,对未全部退缴赃款和未缴纳全部罚金的罪犯,依法指令中院再审予以纠正,对其不予减刑。

注重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监督。对办理的“减假暂”案件主动接受监督,江西高院先后2次主动向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报告相关工作情况,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减刑、假释案件庭审2027人次,对江西法院办理的11万余件“减假暂”案件,均按要求公示相关信息和裁判文书。

同时,江西法院注重科技运用,强化权力制约。上线运行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统一办案数据标准和接口方式,强化业务协同及信息共享,实现从监狱提请、征求检察院意见、法院立案审查和审理等全流程网上办案、全过程网上监督,目前已办理案件6000余件。

南都:按照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要求,江西法院系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办理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开展全面排查整治,请问排查相关案件之后,发现了哪些问题?接下来应如何切实防止“纸面服刑”等问题?

傅信平:开展全省法院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发现有少数案件开庭审理流于形式、少数审判人员未能严格依法依规办理案件等问题。

江西法院将在推动“减假暂”案件依法规范办理上持续发力。

首先,大力强化办案的法治化,确保法律、政策的正确实施和刑罚目的的有效实现。其次,加大对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专业化水平,设立“减假暂”案件专门合议庭,不断推进案件审判专业化。

再次,深入推进审理的实质化。江西高院将下发文件,推进减刑、假释案件的实质化开庭审理,确保案件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相关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论形成在法庭。

最后,切实加强监督的常态化。建立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代表等监督人员名单库,增强案件办理公开度和透明度。同时,每年还将例行开展检查,实行“一案双查”,做到“人人过关、案案过关”。

标签: 被执行人 人民法院 开庭审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