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中国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培育100家以上绿色工厂
发布时间:2023-04-17 08:00:42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铸造和锻压是制造业中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铸件。


【资料图】

为更好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10个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智能化改造效应凸显,打造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0家以上绿色工厂,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30%以上,年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达到800万吨以上,吨锻件能源消耗较2020年减少5%。

汽车领域铸件产量占28.5%

铸造和锻压是装备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艺环节,是众多主机产品和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从产业链方面来看,我国锻压设备行业上游主要为钢材、锻件、铸件等,下游产业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其产品应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石油化工、家电、军工、新材料应用等行业和领域。

2022年,我国汽车、铸管及管件、内燃机及农机、工程机械和矿冶重机领域铸件产量总和占全国铸件总产量的74.0%,其中汽车领域铸件产量总和占全国铸件总产量的28.5%,占比最大。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领域铸件产量完成1623万吨,内燃机及农机领域铸件产量完成585万吨,工程机械领域铸件产量完成548万吨,矿冶重机领域铸件产量完成527万吨,铸管及管件领域铸件产量完成933万吨,机床工具领域铸件产量完成274万吨,轨道交通领域铸件产量完成221万吨,发电设备及电力领域铸件产量完成248万吨,船舶领域铸件产量完成37万吨。

受益于装备制造业对铸件市场的庞大需求,2022年我国铸件产量达5695万吨,同比增长5.4%,尽管我国铸件产量已连续22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我国铸件出口仍然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对于一些特殊的高端产品,我国目前以进口为主。

针对此种情况,《意见》提出,到2025年,铸造和锻压行业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高端铸件、锻件产品取得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体化压铸成形、无模铸造、砂型3D打印、超高强钢热成形、精密冷温热锻、轻质高强合金轻量化等先进工艺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建成10个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智能化改造效应凸显,打造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0家以上绿色工厂,铸造行业颗粒物污染排放量较2020年减少30%以上,年铸造废砂再生循环利用达到800万吨以上,吨锻件能源消耗较2020年减少5%。

培育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

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意见》建议,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上游主机装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业急需的先进基础工艺和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关键软件等,补齐产业链短板,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围绕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推动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在铸造和锻压行业带动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在汽车、内燃机、能源动力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领航企业。充分发挥优质企业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的中坚作用,组织参与装备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向铸造和锻压行业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同时,鼓励地方围绕装备制造业布局培育铸造和锻压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政策配套,推进集群规范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各地结合本地产业集群特征,梳理产业发展定位,确定发展规模及结构,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推进集群升级改造。引导集群间错位、差异化发展,发挥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

标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