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体育设施再多点 体育场景统一规划、差异化发展 市民、企业、人大代表提出这些建议
发布时间:2022-04-18 08:00:38 文章来源: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成都发布“城市留言板”专栏启动《我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言献策》活动以来,有市民提出建议:希望在公园中能够增加公用的体育设施,比如足球场、篮球场、毛球场等。这一建议得到了不少市民的认可,大家纷纷表示,在公园中游玩、锻炼的场地较少,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如何让市民在公园中更好地锻炼、运动?市民、企业、人大代表提出这些建议。

市民声音:希望公园增加体育设施

“周末和家人去公园玩,环境非常好,但好像除了坐在草地上铺块野餐垫野餐,就没有别的娱乐方式了。”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每到出太阳的时候,她都喜欢带着孩子,和朋友家人到青龙湖、北湖生态公园等游玩,但去多了就有些无聊,“能不能增加一些体育、游乐设施,游玩时有更多选择。”

“蓉漂”小白是一名足球爱好者,来成都已3年,踢球的次数却屈指可数。他说:“在成都很少有免费开放的足球场,一般都是按小时计费的包场。而成都的公园很多,也很大,希望可以增设足球场,让我这样的足球爱好者可以随时去踢球。”

“我一般都是去小时制的收费篮球场打球,因为场地、设施等都比较好。一些公园里也有露天篮球场,但因为没人维护,地都开胶了,不适宜运动。”市民郭先生建议,在增设运动场的同时,也能做好场地维护工作。

体育产业从业者:

建议增加社会资本的参与度

体育产业从业者林先生认为,现在绿道公园中的体育场景越来越多了,如滑板碗池、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等。“但总体数量来看仍然偏少,不足以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而部分规划有体育场地的公园,又面临维护运营的问题。他告诉记者,现在公园体育场地的运营模式是,由政府修建,后期交给企业机构负责维护、运营。“这其中有一个问题,政府修建的体育场是公益性质的,而企业是要盈利的,露天篮球场维护成本又比较高,像地胶、篮球架都是易损品。由此,企业参与度低,体育场地得不到及时维护和运营。”

林先生建议,首先应当在公园中合理规划体育用地,“包括环城生态公园的各个园区、北湖生态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面积都非常大,有足够空间可以容纳体育场地。”

其次增加社会资本的参与度。“比如公园里规划的体育用地,可以租给商业机构,机构进行建设及后期维护。当然,体育场需要按相关要求满足公益属性,比如开放公益时段供市民锻炼,而在非公益时段采用商业运营的模式,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在公园里建设更多高质量的体育场景。”

市人大代表:

建议对公园中的体育场景

统一规划、差异化发展

作为运动爱好者,成都市人大代表刘文隽长期关注成都市体育场景,就在上周,她刚刚完成了环城生态公园骑行一圈的运动。“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中,成都的生态环境变化很大,公园体系也逐渐成型,各类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小微绿地等都越来越多。”刘文隽说,“虽然有这么好的硬件设施,但是与之匹配的体育、健康等消费场景并不多。”

以环城生态公园为例,刘文隽说,据她了解,在锦城湖、桂溪生态公园等园区有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景,但还有一些园区是没有设置体育场景的。“赛事名城建设需要全民健身的支撑,全民健身的场地、方式、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相应的体育配套设施要能够满足市民的健身、锻炼需求。”

对此她建议,由政府统筹,对公园中的体育场景统一规划、差异化发展。“比如不同的公园设置不同的运动场景,根据场地、周边人群的需求增设篮球场、足球场、小轮车、滑板等,使公园的运动场景更为丰富,公园的特色也更为鲜明。”

刘文隽认为,体育场景的修建将带动体育消费的发展。“就像厦门马拉松的赛道旁有一些体育品牌的体验店,可以体验运动设施、购买运动装备。成都这类体验式的运动消费场景还比较少,可以依托增设的体育场景,引进体育消费场景,这也达到了公园自我造血的功能。”

她同时建议,还可再引进运动指导、运动康复的消费业态,在公园中形成一条运动消费产业链。“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了技术的指导,运动康复的保证,可以让市民的锻炼更为科学、专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标签: 生态公园 社会资本 统一规划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