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加码动力电池布局 争夺“心脏”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2-04-15 13:51:50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 > 正文

面对动力电池的价格上涨、供应紧张,整车企业也在谋求全产业链布局。

近日,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的多家投资人中出现腾讯系的身影——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后持有巨湾技研2.2611%的股份,为第6大股东。这引发了外界对这家动力电池企业的关注。

巨湾技研成立于2020年9月,是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技术创新公司,今年4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透露,巨湾技研已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80亿元人民币,将加快资本化运作。

这是广汽集团布局动力电池的一个最新动作。从外购电池、合资建厂到扶持新的供应商,再到自研自建,广汽集团这一套组合拳,意在牢牢掌控动力电池这一“心脏”话语权。

从外部引入到自研电池

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波及供应链……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车企苦“电池荒”久矣。

大部分车企在电动化起步阶段,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都是不二之选,甚至是别无选择,而在供应“最吃紧”的时候,车企甚至需要提前支付巨额预付款,要么直接拿真金白银包下生产线,要么“锁量”,若需求量低于约定幅度,则要花钱把量补上。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还四面出击,和销量大的车企合资建厂,宁德时代先后与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吉利汽车等国内车企成立过合资公司。

广汽亦不例外。早在2018年7月,广汽宣布和宁德时代牵手,在动力电池领域共同组建两家合资公司。对宁德时代来说,这可以深度绑定车企,并提前锁定未来的订单。

与此同时,广汽开始加快自研电池工厂的布局。今年3月,广汽埃安自研动力电池试制线打桩开建,项目总投资3.36亿元,预计于今年年底建成,初期先建设一条中等规模生产线,后期将启动量产线建设。

公司表示,未来广汽埃安30%的高端电池将自研自产,而70%的中低端电池由外部电池企业代工。

显然,自研电池也将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和高端化的一个契机——在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先发企业几乎都以搭载宁德时代电池为“卖点”,但也很快就陷入同质化竞争中。

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

按照广汽“十四五”规划,广汽埃安2025年销量目标为60万辆,希望能实现市占率位居新能源车市场前三,至少达到10%。而动力电池的供应,成为这一庞大规模的重要支撑。

一边是自研自建电池,一边是加快对外投资,一场纵横捭阖的动力电池布局,在广汽加速推进。

早在2017年,广汽传祺首款电动车GE3上市后遭遇宁德时代的电池供应不足,交付受到影响,这引起了广汽的警觉,也成为广汽寻求“二供”的契机。

借此机会,中航锂电(后更名为中创新航)开始“虎口夺食”。2019年开始,中创新航为广汽供应产品,当年为中创新航第二大客户,2020、2021年更是一跃成为广汽集团第一大供应商,并向广汽本田、广汽丰田批量供货配套电池。

广汽几乎一手扶持起了中创新航:过去三年,广汽集团对中创新航的营收贡献分别为4.61亿元、15.58亿元、35.37亿元,占比分别为26.6%、55.1%、51.9%。目前,中创新航正谋求上市,招股书中披露,中创新航对广汽埃安Aion系列的渗透率已超过70%。

还有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也受到广汽青睐。今年2月,欣旺达发布公告称,同意控股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以增资方式引入19名投资者,投资名单中直接或间接包含了理想、蔚来、上汽、东风、广汽等。

目前来看,包括中创新航、欣旺达在内,出货量与宁德时代还不能抗衡。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宁德时代依然占据半壁江山,中创新航、国科高轩、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分别为5.9%、5.2%、2.1%、1.9%、1.3%。

但是,有了众多车企的鼎力支持,这些企业增速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欣旺达近年来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规划投资金额已超600亿元。中创新航则是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2019年至2021年间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的供应,意味着广汽动力电池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争夺“心脏”话语权

对汽车企业来说,动力电池有如汽车的心脏,是核心技术,主动权自然不能拱手相让。

汽车企业入局动力电池产业并非没有先例。此前,比亚迪和长城汽车都已经涉足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并分别孵化出了弗迪电池和蜂巢动力两家专门的电池公司。

蜂巢能源不仅为长城汽车供应电池,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国内其他车企。弗迪电池也计划单独上市,未来供应范围也将不局限于比亚迪。

目前来看,自建电池很难说可以满足车企自身需求,保证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核心技术的把控。同时,也可以通过自研或自建电池,更好地了解动力电池生产各个环节、知悉成本,进而灵活和供应商“磋商”。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分析,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成本约占整车的1/3甚至更高,因此,车企一方面极力摆脱电池供应商一家独大的风险,另一方面,车企也不想给上游供应商“打工”,试图通过多元化方式,培植新的供应商,争夺相应的定价权。

对车企来说,对电池的研究并非一片空白。早在2011年,广汽就开启了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技术研究应用,并形成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人才储备。围绕动力电池技术,广汽拥有超过600人的国际顶级研发团队,其中博士超过60位,并拥有业内领先的电池实验室、专业测试场和电池Pack生产车间,具备独立的电池包自主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广汽集团董办相关人士认为,电池发展至今仍没有到达终极状态,新科技、新技术还在不断涌现,广汽埃安有大量相关技术储备,而技术进步及迭代会继续改善电池的供需关系。

广汽集团对动力电池的掌控,只是电气化“觉醒”后的车企的一个典型样本。一度丢失的动力电池话语权,正悄然重新回归到车企。( 记者郜小平)

标签: 广汽加码 动力电池布局 争夺心脏话语权 整车企业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