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生六金” 嬗变幸福村|每日信息
发布时间:2023-01-11 21:04:11 文章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我们东木门村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群众参与务工挣到了薪金,流转土地得到了租金,园区用工收到了佣金,销售农货赚到了现金,资产折股分到了股金,发展乡村旅游还见到了酬金,真是‘一地生六金’啊。”1月6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五马镇东木门村举行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仪式,东木门村80多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从村干部手中领取到分红款,心里甭提多高兴。看到村民们喜气洋洋的分红场面,五马镇东木门村党支部书记何朝利感慨地说。


(资料图片)

2022年,阆中市按照“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资产折股量化分红”赈济模式,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398万元,在五马镇东木门村实施了以工代赈项目,带动了一大批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改善了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了东木门村特色产业发展。

土地生金——村民变身“田间工人”

东木门村以工代赈项目的开工,让2022年因疫情滞留在家的村民王洪兵终于找到了就业机会,还被项目理事会委任为所在施工班组的带班师傅,平均每天可以拿到工资240元。他乐呵呵地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工资还是通过社保卡‘一卡通’每月按时发放,党的政策就是好。”

“我家的土地流转后,平时我就在园子里干活,60元一天,上个月我在这里都挣了1200元呢。”在东木门村产业园务工的村民彭玉芬一边算着账,一边忙着采摘柑橘。

以工代赈项目不仅补齐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短板,还吸引了业主前来投资兴业。阆中市双旭柑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太阳湾果蔬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450亩,群众直接收入土地租金18万元;土地流转协议5年一签,逐年递增,保证了当地农户收入持续增长。

东木门村利用产业园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柑橘、油葵种植,优先安排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人口和特殊困难群众到园区就业。项目建成后,园区扩大了就业承载能力,平时雇请20多名当地群众从事田间管理,高峰时达100余人,全年发放务工工资超过50万元,农民真正变身为“田间工人”。

产业带动——旅游闪耀小山村

“我们这里以前是穷乡僻壤,现在有了产业园区后,简直就是美丽的庄园。”东木门村在产业园内栽植爱媛38号、明日见、玫红等柑橘新品420亩、3万余株,年产量达40万~50万斤,市场价达30元/斤,年收入超过100万元;利用柑橘园区空地套种两季油用向日葵,年产量近4万斤。同时,将老村委会闲置用房改造成榨油坊,对油葵和油菜等油料作物进行深度加工,市场价达30元/斤,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为了适应农产品质量管理和乡村旅游市场化发展所需,东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注册了“太阳湾”农产品商标,柑橘、食用油供不应求,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以工代赈项目的建设不仅让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便利,夏日盛开的太阳花更是吸引了周边城镇居民前来赏花观光。东木门村村委会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成立了太阳湾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运作筹办乡村文化旅游节。

2022年5月,五马镇东木门村成功举办首届“太阳花旅游节”,并发动当地80余名村民在旅游节期间为游客提供停车管理、特色餐饮、农特产品销售等服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万元,人均获得酬金1000元以上。

折股分红——致力于民生改善

2023年1月6日,五马镇东木门村召开“以工代赈项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大会”。会上,74岁的村民陈绍芳老人领到了第一笔分红现金500元。她感慨地说:“在我们家庭遭遇最困难、最绝望的关键时刻,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了好政策和好项目,让我在家门口既能打工挣钱,还能拿到集体现金分红,真是绝望中看到希望。”

东木门村将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与专合社签订资产收益分红协议,每年获取固定分红10万元。其中,20%用于脱贫户和其他低收入人口的救济扶持,80%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赈”的作用充分发挥。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巩固以工代赈项目成果,扩大优势产业规模,引进优质业主,把我们村建设成为集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村,让村民们增加收入,感受到幸福。”何朝利说。五马镇东木门村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群众增收、产业增效、集体增资“三增同步”的良好效果,昔日的穷山村正朝着美丽乡村先行村、乡村振兴样板村、乡风文明示范村的目标阔步前行。(记者 戚原 通讯员 张晓东 张聃励)

标签: 以工代赈 集体经济 专业合作社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