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电池产业
发布时间:2022-04-15 07:37:42 文章来源:KE科日光伏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能源 > 正文

4月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计划》),提出2022年―2024年,分别实现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

其中,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产业规模明显壮大,即到2024年,形成100万吨正极材料、50万吨负极材料、15亿平方米电池隔膜、20万吨电解液、9万吨铜箔、50亿瓦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20万吨电池绿色循环利用的产能规模。

按照《计划》,云南将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着力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建成以昆明市(滇中新区)、曲靖市、玉溪市为重点,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制造基地,推动云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通过3年发展,形成一批优势突出、产业链完整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和研发聚集区,新能源电池产业成为云南省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提升的重要动力源。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大幅涨价且供不应求,全产业链持续承压。云南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确保原材料供应十分关键。为此,《计划》强调产业规模化和技术创新。明确重点发展磷酸铁锂、磷酸锰锂、磷酸锰铁锂、三元(镍钴锰)等正极材料,加快推动石墨、氧化亚硅等负极材料布局,同步提升电解液、隔膜、铜箔、铝箔等电池材料生产能力。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关键基础原材料供应链稳定性。

记者了解到,云南发展新能源电池具有先天优势。作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当地锂、磷、锰、铜、镍、铝、石墨等矿产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上半年,云南重点企业形成12万吨磷酸铁锂产能,规模约占全国总产能的21%。

《计划》明确,到2024年,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基本建成,磷铁系、高镍系、锰系正极材料、湿法隔膜材料等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新能源电池4大关键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制造领域培育形成若干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基本形成,在全产业供应链体系中具有较强影响力。新能源电池材料前驱体、原辅料等供应能力稳步提高。电池回收、处置及拆解网点布局合理,实现对新能源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建成1―2个电池回收利用示范项目。

与此同时,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在磷镍锰系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电池辅助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的效果更加明显,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无钴材料电池、固液混合锂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研发应用取得新进展,创新发展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建成1个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研究院,建成2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电池材料技术研发与检验检测中心,建成1个新能源电池前瞻技术研发平台,建成1个省级新能源电池产业联盟。

《计划》还提出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实际投资超过5亿元的新建项目、实际投资超过1亿元的技改项目、新引进落地的国家级研发及检测认证机构,通过有关财政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同时研究设立省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企业融资和投资;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业金融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缓解融资难题。

记者注意到,云南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打造千亿元产值新能源电池产业的省份。2021年8月,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到2025年,贵州省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重要锂电池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标签: 生命周期 银行业金融机构 实际投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