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快讯】首份碳普惠领域报告发布,建议创新公众减排激励方式
发布时间:2023-02-25 22:52:52 文章来源:新京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资料图片)

贝壳财经讯(记者赵方园)2月25日,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指导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田成川发布首份《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碳普惠合作网络”的又一成果。

田成川介绍,碳普惠的基本逻辑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依据碳普惠标准或方法学,对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衣、食、住、用、行、游等在内的各种绿色低碳行为进行量化、记录、核证,生成个人减排量汇总到碳账本里,并通过减排量交易、政策鼓励、市场化激励,调动、激发起公众积极参与碳中和行动。

《报告》指出,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明确,首先,国家顶层设计文件当中,越来越多强调生活绿色化,鼓励碳普惠机制,为碳普惠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300152)。其次,地方出台多项与碳普惠相关的政策,陆续推出碳普惠平台,为碳普惠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企业积极响应并开展实践探索,纷纷推出碳普惠平台,带动了用户减排,逐步改变公众认知。碳普惠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碳普惠机制、企业主导的碳普惠机制。

据了解,中国碳普惠启动萌芽至今,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21年9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多元参与、可持续的碳普惠机制。碳普惠、“碳普惠合作网络”已被写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成为国家级政策与行动,标志着碳普惠发展进入新阶段。碳普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展示,进一步产生示范性影响,成为讲好中国碳中和故事的重要实践和为全球减排做贡献的中国方案。

《报告》通过对39个碳普惠平台(或碳账户)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项目主导方、参与主体方和激励模式等维度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将当前的碳普惠机制分为两类:政府主导的碳普惠机制和企业主导的碳普惠机制。《报告》分析了两种类型碳普惠机制各自的特点,提出政府主导的多元碳普惠机制是新型的环境治理体系下碳普惠发展的新模式,有助于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更好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报告》还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开展碳普惠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展望:建议政府持续推动多元碳普惠机制有效落地,加强碳普惠基础建设,从管理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碳减排量消纳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稳步推进,加强对碳普惠平台的宣传倡导。

同时,《报告》也建议企业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创新公众减排激励方式,主动参与碳普惠标准制定工作,积极加入“碳普惠合作网络”,共建碳普惠平台,主动实现自愿性碳中和,促进碳普惠体系形成闭环。

标签: 合作网络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