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水乡助振兴 同心携手绘蓝图——省财政厅倾情帮扶三都纪实_环球精选
发布时间:2023-03-14 23:36:10 文章来源:多彩贵州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三月水乡暖风拂,和美乡村入画来。

初春,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仙人桥村茶叶种植基地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村民忙着挖坑施肥,确保茶叶苗能在四月种下增收致富的希望;普安镇重阳村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的温室大棚内,一株株绿油油的辣椒苗茁壮生长,满棚翠绿下群众喜笑颜开......

广袤的水乡大地,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贵州省财政厅驻三都帮扶工作队和三都水族自治县各族群众同心同力描绘中全面铺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5月,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键节点,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帮扶工作队队长周学华带领9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名工作队员抵达三都,分别派驻三都2个镇9个村。他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履行驻村帮扶“一宣六帮”职责,切实用好驻村工作“八法”,全力推动驻村帮扶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做强产业注入富民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驻村以来,省财政厅帮扶工作队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工作重心聚焦到项目谋划引进、落地见效上,为三都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和支撑。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中国刺绣艺术“活化石”,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族妇女个个都是刺绣能手,但是销量不大。”一名绣娘的话引起了帮扶工作队副队长,三都县委常委、副县长,中和镇水维村第一书记杨先涛的注意。

中和镇是马尾绣的故乡,但长期以来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绣制,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工艺标准,产品的质量、产量难与市场有效接轨,销量受限,产值不大。

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在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中和镇水维村建成水族传统文化保护基地,中和镇甲化村建成马尾绣绣娘创就业基地,在做好非遗传承、生产、销售的同时,带动妇女就近就地就业。

基地建好了,如何守护马尾绣产业健康发展?人保财险三都支公司主动对接帮扶工作队,捐赠中和镇200名绣娘2000万元保额的个人意外保险和100万元保额的马尾绣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基地建好有依靠,马尾绣的‘钱’景好,我们齐步奔小康......”如今,马尾绣创就业基地,绣娘们经常围坐在一起交流,有说有笑,用水歌歌唱幸福新生活。

产业是增收之基,也是帮扶之要。省财政厅帮扶工作队紧盯产业振兴这一目标,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力争为帮扶村留下可持续的、群众能稳定增收的好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不断落地生效,让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为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进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构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机制。

近两年来,帮扶工作队先后帮助中和镇在荒山荒坡规划种植茶叶、柑橘、金银花等经果林;在普安镇阳基村建成菜籽油加工作坊;帮助中和镇东山村建成米粉加工厂;在中和镇中海村建成七彩山鸡养殖基地;在中和镇仙人桥村实施养牛项目70头;帮助中和镇甲化村建成粮油加工厂等。

在省财政厅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一大批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项目在三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建引领奏响振兴幸福曲

坚持党建引领“三农”工作,帮助建强村党组织,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是驻村帮扶工作的第一要务。到村后,帮扶工作队深入谋划通过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和扎实奋进的工作作风推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普安镇阳基村第一书记王向宁到任后,首先从抓强班子队伍入手,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定期给村干部、党员上党课,他充分发挥省财政厅干部懂经济的优势,结合阳基村实际,给村干部讲经济知识、讲金融政策,讲发展理念,引导大家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在走访中了解到,阳基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植油菜的传统,王向宁带领村“两委”,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建了菜籽油加工作坊,实现油菜籽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满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用车需求,他带领“村支两委”创新发展二手汽车租赁产业。2022年,阳基村村集体经济累计实现总收入52万余元。在帮扶工作队的帮扶下,阳基村变化喜人,气象一新。

“很感谢你为我们维修渠道……”2022年9月,群众自发向中和镇水维村第一书记杨先涛和驻村工作队员李金爽送来锦旗。只因他们牵头帮助水维村修复了惠及1000多亩农田的灌溉管道,在大旱中为群众抗旱保丰收奠定了基础。

“多亏你们,我孙子才能上大学。”中和镇甲化村群众覃娘的孙子陆春分去年考上华东政法大学,奈何单亲妈妈一个人抚养5个孩子,还要赡养80多岁的奶奶,学费非常紧张。了解情况后,中和镇甲化村第一书记卢锐主动登门,帮助解决入学困难。

“感谢饶书记年年看望我们,让我们这帮老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中和镇东山村第一书记饶应军连续两年在春节期间使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采购生活物资,看望慰问全村90多名70周岁以上老人。

群众一声声感谢背后是省财政厅帮扶工作队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民办事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实践。

2022年4月,中和镇水维村被授予“三都水族自治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精神文明示范村寨”,普安镇阳基村、中和镇仙人桥村被授予“三都水族自治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022年6月,中和镇甲化村党总支、仙人桥村党总支被中和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倾情帮扶美丽乡村气象新

“村民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相处。”“除婚丧嫁娶外,严禁操办其他名目酒席。”“严禁占道乱倒垃圾、乱堆柴草”,2022年3月23日,中和镇中海村第一书记杨安平牵头制定的《中和镇中海村村规民约》开始实施。

“以前生小孩、建新房都要办酒,辛苦赚来的那点钱都还不够送礼。”说起家乡曾经盛行的“吃酒风”,村民一脸无奈。

如今,涉及村风民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八个方面内容,共46条村规的实施,踩下了该村陈风陋习的急刹车,文明乡风深入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随着《中海村村支两委重要事项议事决策制度》等4项管理制度的相继出台,中海村村级治理水平大幅提升。

春节期间,普安镇普屯村村民文化广场上,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轮番登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能有效促进村级治理水平的提高。”普安镇普屯村第一书记李先强说着活动举办的初衷。

文明乡风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与后劲,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引领与护航。通亮的路灯、平整的道路、和谐的邻里关系、美丽的乡村风光、初见成效的农村产业,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厅属每个处室(单位)必须为帮扶县群众至少办一件民生实事。”在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化清的激励下,全厅上下与9个帮扶村实行责任、项目、资金、人员“四个捆绑”,真正做到一人驻村、全员帮扶,促进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办实事、见实效。近两年来,省财政厅机关各党支部前往各帮扶村开展“双联双促”帮扶工作52次;全厅各处室和单位对接各方资源办理民生实事97件。

道路硬化及泥结石路面72000余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700余盏,水土保持治理1000余公顷,河道治理2000余米,修复基础设施10余处,建设活动场所20余个、水池19个、水渠3400余米、产业基地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2处,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近2000户,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课题......省财政厅帮扶工作队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9个帮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普安镇重阳村2所学校获赠价值78450元教学设施器材;中和镇安塘幼儿园获赠15万元爱心资金;普安镇阳基村获赠乡村振兴帮扶资金20万元......在帮扶工作队的积极对接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勇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三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

奋进路上争朝夕,振兴崛起正当时。省财政厅帮扶工作队将携手三都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携手迈向新未来。(吴欣 陈明珠 韦恩雪 安金山)

标签:

最近更新